![]() |
(圖片來源:055372179.tw.tranews.com ) |
最近在河南省安陽市發現的“曹操墓”真假之辯,正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我忽然想到幾年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過的藝術家涂維政作品,他的作品讓我印象非常 深刻;涂維政先生透過假「考古」的方式,擬仿建構了一座虛擬「卜湳文明」;他最初發想是:未來二千年後的人們,當挖掘到我們這個時代遺址會如何判讀其真 假?透過與現代生活密不可分的網路,發表一套組織嚴密的假「神話」,配合專業「博物館學」操作,就將「卜湳文明」弄得跟真的一樣;同時涂先生在其中還夾雜 著法國思想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像」觀點,反諷當下社會現況,無怪乎「卜湳文明」在台灣被認為是件非常「精準」的當代藝術作品!


左圖:曹操墓(真假之爭) 圖片來源:big5.xinhuanet.com 右圖: 卜湳文明(涂維政) 圖片來源:mag.nownews.com
相形之下,以前在上「當代藝術思潮」討論課時,瑞典同學驕傲地提出「石器時代的部落騙局」報告( http://wenwen.soso.com/z/q162344164.htm ),更是令人拍案叫絕,這個案例是1971年菲律賓為了開發旅遊,在利益的驅使下,馬可仕總統的文化部長伊利贊爾德,精心炮製了一個生活在熱帶雨林深處, 處於舊石器時代的原始部落,並說這個部落住在洞穴裏,過著採集的生活,沒有武器等等。後來馬可仕政府倒臺,所以就在1986年,被一個瑞典的記者揭穿了這 個大騙局,指出塔桑代人竟然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而且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工具。這個部落的成員,隨後承認他們收取了伊利贊爾德的酬金,丟掉了他們的衣服,使 用假的石器,在這裏過 “原始”的生活。圍繞這個十多年騙局,學術界所發表的大量論文,不論從考古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還是歷史學,這些大量的“科學論著”也就變成了一堆垃 圾。
![]() |
非誠勿擾(海報) 圖片來源:yule.sohu.com |
2011年賀歲電影《非誠勿擾2》風光上映,主題曲《最好不相見》歌詞,改 編自藏傳佛教活佛倉央嘉措所寫的《十誡詩》。倉央嘉措是第六世的達賴喇嘛,但是他傳奇的一生,往往讓人懷疑他到底是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還是拉薩城中 妓女眼中的情哥兒?他是二十四歲就早夭六世達賴喇嘛?還是誤闖政治權利叢林中的「小白兔」?倉央嘉措被塑造成悲劇英雄形象,而流傳於藏族的達賴喇嘛歷史 中,但這是倉央嘉措的真實面貌?還是經由類似「擬像」的方式,被後人塑造出的倉央嘉措樣貌呢?我們試著在「擬像」的符號下,找找看是否有比真實還真實的「超真實」(hyper-real)?
…(待續)
http://tantrastory.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