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 佛教許多學者破斥密宗(喇嘛教、西藏密宗=藏傳偽佛教)!

(圖:偽佛法的西藏密宗打著佛教的旗號,暗地裡淫人妻女搞男女雙修,喇嘛、金剛上師欺騙初學佛及不知情者,共同犯重戒誹謗佛法下地獄!)

佛教許多學者破斥密宗(喇嘛教、西藏密宗=藏傳偽佛教)

 

關於西藏密宗的源頭--印度密宗,本質是外道法,請看看的國內研究印度密宗的學者的觀點。這些學者也許沒有實修佛法的體證,但是,通過比對各種宗教的演化所得的研究成果,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中國佛教簡史》中對印度密宗的研究結論。

《中國佛教簡史》 郭朋 著 1993年6月版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部書是由周一良主編的“大學歷史叢書” ,是列入國家教委教材編選規劃的大學教材。

在這部大學教材中,涉及古印度密教部分摘錄如下:

1,印度佛教,在它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密教思想,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佛教到了晚期,為了自身的生存,不能不吸收一些婆羅門教的東西,例如祭祀萬能、火的崇拜、太陽——“大日”崇拜,等等,來“補充”自己;另一方面,日益腐化的僧侶生活,也須要吸收一些婆羅門教的東西,例如“雙身法”——“歡喜佛”之類縱欲、淫穢的東西,來裝扮自己。所以說,密教不是別的,而是佛梵——佛教與婆羅門教混合的產物。(《中國佛教簡史》272-273頁)

 

2,北宋時期,印度佛教已到晚期,當時在印度流行的主要是佛梵混合、宗教變種的密教。密教的有些經典,才一譯出,即被毀禁——例如,有一部《大乘秘藏經》(二卷),宋太宗淳化五年,(994)譯出後,發現有六十五處“文義乖戾”。太宗聽說後,當即詔諭:“使邪偽得行,非所以崇正法也。”勒令把這部經典“對眾焚棄”(見《宋會要輯稿·釋道二》)。類似情況,還有一些。(《中國佛教簡史》285頁)


在這部大學教材中,學者郭朋的觀點很明確:印度密宗其實是一個佛梵混合的宗教,密宗的儀軌、大日如來、男女雙身修法等等,都是婆羅門教的東西,被套上佛法名相以後,堂而皇之的成了“佛法”。

 

在這部《中國佛教簡史》中幾乎沒有提及西藏密宗,可見,學者郭朋不把密宗當作佛教的一個宗派。

 

 

二,學者呂建福所著的《中國密教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這是國內研究密宗相對的較權威的一本書,特別是社科院的院士黃心川先生作的緒言,極為客觀、中肯。

 

1,關於“密教興而佛教亡,是古印度之歷史事實。”


見《中國密教史》(正文)第6、7、8、9、10、頁說:“密宗最早以‘陀羅尼’來命名的,然後發展為持明乘——真言乘——金剛乘(瑜伽教)——俱生乘。”到第11頁時說:“密教最晚的時候,傳承《時輪經》的一派稱為時輪乘。”第5頁(序)說:“11 世紀初,佛教徒、印度教徒為了應付共同的敵人(伊斯蘭軍),製作了《時輪經》,‘時輪’譬喻現實的存在象時間的車輪一樣攸忽即失,只有信仰宇宙的本初存在 或本初佛才能從迷妄的世界中解脫出來。《時輪經》改變了佛教的性質,使之成為純然一神論的宗教,隨著伊斯蘭軍的節節勝利,佛教也就從印度的地平線上消失了。”
 

這就是說:密宗經過持明乘——真言乘——金剛乘(瑜伽教)——俱生乘,發展到時輪乘階段時,已經改變了佛教的性質,使之成為純然一神論的宗教。佛教的實質也就滅亡了。隨著伊斯蘭軍的節節勝利,佛教的形式也接著從印度的地平線上消失了。


2,印度晚期的密教是集外道法之大成者。
 

以上內容在《中國密教史》一書中講印度密教部分裏,隨處可見,隨意舉幾例:

 

(1)密教以高度組織化了咒術、儀軌、和世俗性信仰為其主要特徵,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大量攝取吠陀教、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教義、神話、咒語、儀軌和法術等(序2頁)。

 

(2)左道密教中常常以血肉供奉明妃,用骨髏裝飾胸襟,這是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最早的祭祀母神的一種儀式(序3頁)。

 

(3)作為坦特羅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瑜伽行法起源於吠陀奧義書(序3頁)。

 

(4)密教中的大威德明王形象是由印度教的死界之主閻摩和難近母所演化而成。毗羅遮那大日如來是由阿修羅所改裝。(序3頁)。

 

(5)印度教性力派把“(男女)雙身交合”看作修行者的重要修行方法,從而建立了“輪坐男女雜交”等等儀軌,這些思想和實踐也為密教所攝取,並且還有許多創造。(序4頁)

 

(6)印度的咒術密法是源遠流長的民間信仰,在吠陀時期就已經能見到。佛陀在創立佛教時對這些咒術密法採取排斥的態度,稱之為“畜生學”,甚至規定弟子實行咒術就是破戒。(序4頁)

 

(7)《摩訶僧衹律》中咒術被斥為身口意三邪命之一。(正文27頁)

         
《增一阿含經-三寶品》說:有三事覆則妙,露則不妙,其三事即女人、婆羅門咒術。邪見之業。(正文27頁)

以上從學者的研究資料中也間接的證明:印度晚期的密教,是搜集一切外道法的咒術、儀軌、外道的神靈等,長期日漸增補之後,再將印度教中性力派男女合修淫樂之雙身修法理論納入,配上佛法名相以後,才有印度密宗之規模、理論與行門。

http://tw.myblog.yahoo.com/jw!BnpRnh6UFkUVmQap2MRH/article?mid=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