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錯誤的中觀論述
否定了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裡的如來藏學說後,印順導師的中觀學說便發生了根本的問題,以他最喜歡舉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的八不中道為例,此八不中道為「不生 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印順導師的解釋不外忽是,現象界的生滅都是依緣而有,互相依存,因此沒有所謂不生不滅的東西,唯一不生不滅的現 象,就是萬事萬物都不停生滅的這個道理,其實這個講法,在佛教裡頭是戲論,戲論就是類似於哲學的空談,是毫無幫助的,因為萬事萬物如果都不停生滅,那麼做 人有何意思?學佛有何意思?還不都是生滅嗎?那麼人跟石頭又有何不同?像這些問題,印順導師是無法回答的。
事實上,八不中道必須以如來藏作為基礎,因為眾生的如來藏,無始以來就不曾生滅 ,更無斷常,愛憎,取捨,思量等體性,以如來藏的角度來說,萬世萬物皆為其所生,所依,因此儘管現象界有生滅的體性,可是那是因為生滅的現象界背後有個從 不生滅的如來藏;儘管現象界有斷常的體性,但那卻是在斷常背後有個遠離斷常的如來藏,因此現象界的生滅和不生滅的如來藏,可以說是不一(因為體性迥異), 但也可以說是不異(因為生滅的現象界為不生滅的如來藏所生,所依),這樣如來藏的體性,確實是無來無去的,這才是八不中道的正解,所以離開如來藏而談八不 中道,便只是一種類似哲學或玄學上的空談;而如來藏雖然不生不滅,無形無色,卻時時刻刻與每個眾生的妄心配合運作,只是眾生粗心大意,沒有發現罷了,但那 經過一些訓練後,如來藏是確實可觸証的,就像禪宗那些開悟的祖師們,所顯現的機鋒都是要讓眾生了解自己的如來藏在哪裡,都是無比親切而且可以馬上觀察的。 一但觀察到自己的如來藏,就可以知道八不中道的學說,是親切到如同在講自己家裡的事,而非如印順導師所解釋的玄學。
※四、對緣起性空的不了解
因為不相信如來藏的緣故,不論印順導師或他的弟子們,便不相信後期的如來藏系經典為佛親口宣說,他們反到認為早期的阿含經典,才是真正的佛教,並興起所謂 重視原始佛教的運動,他們高舉阿含經典裡「緣起性空「的教示,並以此為最勝妙的道理,但問題是,緣起性空若離開如來藏的話,跟斷滅空其實沒什麼兩樣,那麼 推到後來就是「一切皆空」,這點跟許多誤會佛教的人士一樣,講到佛教就說是「空門」,是「這個也空,那個也空」(印順導師彌留時之法語),但這是嚴重誤會 了佛法的空義,真正的空是依於如來藏來講的,因為如來藏的體性如同虛空一樣,能生萬法,而且能執持業種而不壞,就連十方諸佛加上帝耶何華,也無法摧毀一隻 小昆蟲的如來藏一絲一毫,這樣堅固且無形無相的體性,便是佛法裡所謂的「真空」,這種真空,能生萬法,堅固無比,無形無相,才是空的真義。
阿含時期的經典,其實早已多處預設伏筆在宣說此空義,到了唯識時期則不再隱覆而說,而是把真空的所依--如來藏毫無保留的宣說,因此不論是早期的阿含,中 期的般若或後期的唯識,其實所講的都西都是一樣,只不過深淺有別,早期講的淺,後期講的深;好像講一台汽車,剛開始說它的外型,然後漸漸深入到引擎、變速 箱,但講的都是同一部車,但像印順導師與其弟子們,卻說後面的唯識不同於早期的阿含,就好比說汽車的引擎不同於汽車的外型,因此說不是同一台車,這是因為 他們誤解了佛教的空義,不知空是依於如來藏的有而說空,而非「這個也空,那個也空」的那種空。
持筆者此種看法的人,其實不在少數,當今的一些大德先不談他,就拿太虛大師在「議印度之佛教」一文便曾批評過印順導師,[似因莊嚴'獨尊龍樹'之主見,將 大乘時代揉成支離破碎,殊應矯正],因此,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路線是正確的,但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則因獨取偏狹的觀點,而變成佛法的世俗化,膚淺 化和發展成與印老「 大乘佛教」相違背的假原始佛教,這是很可惜的。
印順導師的書,雖然批判性有餘,但批判的方向錯誤;雖然立意良善,可是成績可議,破壞有餘,建設不足,整體來說 ,過大於功;而且所說違背玄奘大師甚多,社會上稱之為「玄奘以來第一人」,實屬過譽。或許有人會對筆者此篇文章不滿,但在佛教的系統裡,知見的正確與否遠 比表象來的重要,因此華嚴經裡的婆須蜜多儘管是個妓女,也不妨她能夠宣說勝妙的法義,而且法義上的討論只要無涉人身攻擊,這也是民主社會裡和佛法裡應受保 障的權利,都是該鼓勵的,關於印順導師的功過,以後一定還會有許多人出來舉証妙雲集裡的缺失,這裡只是拋磚引玉,表示一下對佛教哲學的關心。
所以,以他一生所信奉的「緣起性空」來說,那根本不會是佛教裡最勝妙的道理,什麼叫緣起性空呢?簡單一句話其實就可以解決,就是萬事萬物都沒有自己的主 體,都是生生滅滅,那麼有沒有一個永恆的道理呢?有的,那就是萬事萬物都生生滅滅這個現象就是永恆的道理,這麼一來的話,其實印順導師的主張,跟佛教裡所 破斥的「斷滅論」沒有兩樣,「斷滅論」基本的觀點就是事物沒有主體,沒有自性,只是因緣生,因緣滅,如此說來,佛教反到不如一神教了,人家至少還有一個永 恆的基督或天主,可是佛教呢?
Home » » 評論南傳佛教上座部及印順法師 |
◆ 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印順法師對佛教的功過(下) |
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印順法師對佛教的功過(下) (當年玄奘大師譯經的大雁塔,至今猶在;而其所傳之"真唯識量",也仍保有一絲血脈,延續釋迦牟尼的正教,在寶島台灣縷縷不絕,不因印順或達賴之打壓否認而消失) 原文網址: 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印順法師對佛教的功過(下) | 缽袋子--高高門庭深深水 | ledeparis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876&tid=33109&tyid=F#ixzz2HmO9aX9r |
Home » » 評論南傳佛教上座部及印順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