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說喇嘛教(一)1

 孟鴻——前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01

摘 要 

 

近二十多年在台灣街頭經常會看到身著紫紅色袈裟, 腳著夾腳拖的藏族喇嘛,而且還經常有本地女性陪同充當翻譯,給人直覺上似乎不夠端莊,而且也是近年來把喇嘛教稱為「藏傳佛教」,不但創造了此一名詞,連帶的也把原來流傳已久的「北傳佛教」改稱為「漢傳佛教」,實有加以釐清之必要。  


 

Regarding Lamaism  

Abstract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we often see on the streets of Taiwan Tibetan lamas wearing crimson cassocks and flip-flops. They are usually kept company by local female interpreters and give an impression of being immodest. Besides, in recent years Lamaism was renamed “Tibetan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Tibet).” Not only the latter was created, but formerly called North-Spread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the North) was also renamed Han Buddhism(Buddhism Spread in Han-China). Some clarification is certainly necessary on this issue. 



02

一、佛教之誕生及其基本戒律 

 

印度自遠古至今都是階級森嚴的社會,把人分為四等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彼此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互不往來,更不可能聯姻,首陀羅人數最多,卻被視為賤民,大約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出身於釋迦族的喬答瑪·悉答多認為眾生理應平等,因而創立佛教,其教理仍然頗出多出於婆羅門教,而婆羅門教教義與瑣羅亞斯德教的二宗三際說法脫不了相關,所謂二宗是指善、惡,三際則指過去、現在及未來1,佛教的極樂世界、地獄、三世佛與之如出一轍。其實世界上所有宗教也幾乎離不開善惡與過去、現在、未來這些說法。喬答瑪.悉答多得道之後,以其為釋迦族的聖者,印度語稱聖人「牟尼」,從此稱之為釋迦牟尼而不名, 且被尊為佛教之祖。  

釋迦牟尼寂滅之後,其信徒曾有數次集結,整理釋迦牟尼的言論,形 成經典及出家或在家信徒的戒律,戒律的內容極其繁雜,自五戒、八戒以 至二百多戒,但無論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一般俗稱之和尚、尼師)或在 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善男信女),最重要的戒律應該就是戒殺生及戒淫行,想來這是所有佛教出家、在家眾所不會反對的。佛教經印度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大力崇信後,曾盛極一時,但凡事之理必是盛極必衰,佛教自也不能免。不過當時在今中亞阿姆河流域的貴霜帝國崛起2,其王迦貳色迦篤信佛教,佛教遂進入今中亞地區,復經中亞向東傳入中土,由於中國在印度之北,故稱北傳佛教,再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越海東傳日本,所以只能稱之為北傳佛教,不宜稱為漢傳佛教,試想高麗民族或大和民族有其民族自尊可接受北傳佛教之名,絕不會接受漢傳佛教之稱,這是常理。佛教傳入中亞後,不免受到中亞各民族傳統信仰的影響,傳入中土後,當然也會受中國傳統儒、道各家思想的影響,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戒殺、戒色仍是佛教最重要的兩大戒律,凡是與此兩大戒律相違背的宗教或信仰3,理論上都已經不能稱之為佛教,即使其仍崇奉釋迦牟尼,實已不配稱為佛門子弟了。其實既已刻意衝破佛教戒律,大可不必再自稱是佛教,當然對釋迦牟尼偉大的思想,依然可加以崇拜,大可不必扛著佛教的名號,卻反釋迦牟尼的戒律。  

佛教清淨無為,絕不介入政治事務,當然更不會利用政治世俗權力去整肅異己,這也是世所共知,而且也是二千多年來佛教僧尼所共知共行的準則,如果違背此一準則,攘奪世俗的政治權力,並藉以擴權謀利,這還能為之為佛教?  

 

1 關於瑣羅亞斯德教,係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所創,較佛教為早,傳入中國後稱之為祅教,詳情可參見陳垣《火祅教入中國考》、林悟殊《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中古三夷教辨正》、施安昌《火壇與祭司鳥神》及劉學銚《祅教摩尼教從中亞到中國》(此文輯入劉著《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係史》一書)。  

2 貴霜帝國,中國史料多稱之為大月氏國,此因大月氏第二次西遷後,征服阿姆河地區的大夏國而有其地,分全國為五翕侯,其中有貴霜翕侯,其後貴霜翕強大併吞其他四翕侯,建立貴霜帝國,但中文史料仍稱之為大月氏國。  

3 凡人都有信仰,但未必都有宗教信仰,信仰與宗教之間尚有頗距離,可參看胡耐安《邊疆宗教》。

03


二、印度佛教的變遷 

 

佛教源於印度,此乃眾所共知者,傳入貴霜帝國後,其王迦貳色迦大力弘揚,乃得大盛,但與此同時,印度本土之婆羅教開始復興,婆羅門教係印度本土古老宗教,其中若干神祇,佛教興起後,多予採納為護法神。印度笈多王朝後期定婆羅門教為國教,諸王先後信奉婆羅門教,以沙姆陀羅笈多及迦摩羅笈多表現最為突出,佛教在印度逐漸衰微,其所以如此,佛教內部有人妄解釋迦牟尼的教言,發展出與之相違背的修行方法,摻入敗壞風氣的雙修法,號稱密教,嚴格的說,既已違背釋迦牟尼的教法戒律,已經不再是佛教了,大可自立門戶另創新教大可不必扛著佛教的招牌,做出釋迦所禁止的男女雙修的惡行,但是這些創立及奉行密教者,卻不肯或不敢放下佛教的名號,依然披著佛教的外衣,以佛教徒自居,因此使印度佛教與婆羅門教本身相較而言,「印度佛教起碼有如下不足與缺陷:  

第一,佛教僧侶入于密教而生活腐敗;  

第二,佛教僧侶熱衷于文理的空談,僅在學術中心之地如那爛陀寺等處發展,荒于對民間的深入普及;  

第三,佛陀四諦、八正道之教法,對于一般民眾不能即聞即知,也不能即知即行,他們于艱苦生活之下,只盼有一個救世主將他們帶往快樂的天堂;  

第四,佛教四姓平等之說,破壞了婆羅門僧侶的特權。」 

印度佛教被密教摻入後,生活腐敗,社會豈能對之有好感,而婆羅門教蓄意復興已達數百年之久,自是趁密教「搞」垮佛教之際,迎合印度普通民眾願望,揉合民間信仰,同時也吸納了若干佛教的哲理,以新的姿態重新獲得印度人的信奉。 

 

4 聖嚴法師編述《印度佛教傳》,福建莆田廣化寺印,頁 217~218,但此處係轉引自克珠群佩主編《西藏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年,頁 3。  

 

婆羅門教既重新在印度成為主流宗教,於許多印度佛教僧侶包括密教僧眾,既難以在印度立足,便紛紛進入今中亞地區,其時中亞地區正盛行瑣羅亞斯德教及其後繼的摩尼教,摩尼教僧侶(借用此一詞彙較易了解,事實上摩尼教之教師稱慕睹,頗為少見,故仍稱之為僧侶),無論瑣羅亞斯德教(傳入中土後,稱之為祅教)、摩尼教,為弘揚其教法,往往摻入許多「幻術」,如吞刀、吐火、開腸破肚等,用以招徠信眾,佛教進入中亞(古稱西域)後,也染有此種風氣,如諸胡列國時(即一般史傳所稱的五胡十六國,但以其時 304~431 年,既不止五胡,也不止十六國,稱之為諸胡列國較為周延),西域胡僧佛圖澄(或作浮圖澄),就善於幻術,據慧皎《高僧傳》載:  

「(佛圖澄)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物,以蔴油雜胭脂塗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能聽鈴音以言事,無不效力驗。」 

佛圖澄的「神蹟」,在正史《晉書》上也有如下一段記載:  

「(佛圖澄自云)百有餘歲,常服氣自養,能積日不食,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腹旁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讀書,則扳絮孔中出光,照於一室;又嘗齋時,平旦至流水側,從腹旁孔中引出五臟六腑洗之,訖,還腹中,……」 

像佛圖澄的這些「神奇」行為,已超出常理,一般而言對史料之鑑別,衡諸常理是極重要的方法之一7,即使《高僧傳》或《晉書》以白紙黑字錄下這些「神蹟」,在衡諸常理下,都屬不可信者,充其量只是施術者對旁觀者予以催眠後所產生的幻覺或虛像,不可能是真實的。再看稍晚於佛圖澄,也是西域高僧鴆摩羅什也曾有吞鐵釘之「壯舉」8,這些有違常理的舉措,顯然是受了袄教、摩尼教僧侶善幻術的影響,因此修習幻術以廣招信徒,按袄教、摩尼教的傳教士(袄教之傳教士稱祭司,麻葛或穆護)幾乎都精通此等幻術,其在中土弘傳其教時,也常以此幻術炫人取信,佛教傳入西域後,僧侶習得此等幻術,再帶入中土(如佛圖澄、鴆摩羅什……等)也就不足為奇,至於所謂密教,其創立之始就崇尚幻術(注意,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都曾傳入印度),而這一類幻術都是釋迦牟尼教法所不允許的,都溢出了釋迦佛教的範疇,只是披著佛教的外衣,其本質上已經背離了佛教。 

 

見《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頁 345。  

《晉書》卷九十五《佛圖澄傳》,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 

7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自行出版,台北三民書局總經銷,1979 年,頁 141。 

8 《晉書·鴆摩羅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