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略談真實了義四攝法

 略談四攝法

 

  如果你看到有更惡劣眾生在性侵女生,你恰巧遇到,本身又有適合的手段(鐵砂掌、跆拳道、摛拿手...),一樣可以用武力去調伏眾生,你把性侵犯制服在地(不是把他殺死或弄殘),你不但降伏了惡劣眾生,同時也攝受了被害女生。可是如果執著新學菩薩表相愛語,就會呆呆的向惡劣眾生以溫言軟語曉以大義:「先生,不好意思,打擾一下哦,你這樣欺負女性的行為是不對喔~~請你停止吧!」 這樣恐怕調伏不了惡劣眾生,更無法攝受與救護被害者。甚至可能讓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當然啦!菩薩如果沒有武力的方便手段,就只能報警處理,但救護被害者的時機可能就會錯過,但這也是無可奈何,只是菩薩為了不讓自己處在有生命危險處而犯戒。

 

我們不妨再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有一位邪師以邪見誤導眾生,當你有能力破斥他的邪見,你明知他會因為你的破斥而感到羞愧跳河自殺,請問你還破不破斥他?以下的這段視頻郭正益老師有開示:

宗通與說通第60:護持正法 摧邪顯正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2UYq2pHZH4

 

 (youku)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xMTYwNzA4_rss.html

 

 

在事相上而言,外道有附佛外道以及佛門以外的外教皆稱外道,但在理上而言,凡是「心外求法者」即是外道。如果在正法道場裡存在著某些不如理作意的邪見,不論此人未悟已悟?是親教師還是新班學員?不久此人還是會因為某種邪見、見取見、創見,再加上個人的私心作為輔助,終將退轉於正法正信之道場,成為誹謗正法善知識的「附佛外道」。這個可以從講堂的三次法難經驗得知,以及末學十年來在三個網路佛教論壇裡擔任版主,長期與各種附佛外道進行法義辨正的經驗中略知一二。

 

末學也在此公開懺悔自己的過失,因為在過去擔任大陸某版主、管理員期間,因用人不當,不能及時察覺其初期信受 平實導師正法的某位師兄所潛藏在身中的邪見、見取見、創見,以致將其人推薦任命為版主,造成彼日後因為種種邪見種子現行時,竟公開在論壇上誹謗 平實導師之法義錯謬,成為謗三寶之地獄眾生,如今彼退回六識論外道邪見中堅固難拔,任誰也無法挽救。

 

 

  因此,莫輕看佛門中的「邪見」、「見取見」乃至「創見」,因為這些會斷人法身慧命的邪見不除,總有一天因緣成熟時,必然會成為退轉的「外道」。所以,若我們要救一個人免於成為「附佛外道」,當他有某些佛法上的邪見、見取見、創見時,若能及時施以「藥物」救治,通常還有機會救回來,否則當他成為真正的外道時,通常是很難救回來。至於藥物為何,絕非施以表相四攝法而能救之,當以法義辨正、破邪顯正之真實了義四攝法,才能救護之。

 

菩薩應學的四攝法中,其中的「愛語」有表相愛語以及正法愛語,我們不必受限於表相愛語的部份,如果能理解彌勒菩薩於根本論中所說的「菩薩一切種愛語」的內涵,你就不會執著於表相上的愛語。吾列舉其中的幾種愛語:

 

「於應制法遮制愛語、 

 開示無倒法相愛語、

 為欲令他出不善處安住善處正見聞疑舉呵愛語、

 請他有力饒益愛語...

 

值得我們思維其中義理,於應制止之法而行遮制,這樣的作為本身就是愛語,而並非僅僅是在言語上對眾生輕聲軟語而稱為愛語。又為眾生開示無倒法相愛語,令眾生離於顛倒錯誤邪見,這樣破邪顯正的作為本身就是愛語,也不是要透過輕聲細語而叫做愛語。又例如有眾生的行為可能會墮入三惡道,菩薩為了要讓眾生離開不善處,而安住於善處,於是呵舉斥責眾生,雖令其失去顏面,但能遠離邪見而離開不善處,這才是菩薩的愛語。

 

*相關經文:《瑜伽師地論》卷4315攝事品〉:

 

「云何菩薩一切種愛語?當知此語六種七種。總十三種。言六種者。一於應聽法開聽愛語。二於應制法遮制愛語。三開示諸法法門愛語。四開示無倒法相愛語。五開示無倒訓釋諸法言詞愛語。六開示無倒法句品類差別愛語。言七種者。一慰喻愛語。二慶悅愛語。三於他有情一切資具少希欲中一切所作及以正至少希欲中廣恣愛語。四安慰種種驚怖愛語。五如理宣說所攝愛語。六為欲令他出不善處安住善處正見聞疑舉呵愛語。七請他有力饒益愛語。如是菩薩十三種語。當知名為一切種愛語。」(CBETA, T30, no. 1579, p. 530, b14-25)

 

以下文章摘自正雄居士的廣論之平議內容:

 

【第八目 四攝法

 

《瑜伽師地論》卷38說:

 

如世尊言:菩薩成就四種攝事所攝方便,方名菩薩。復何因緣惟四攝事說名方便?謂諸菩薩略由如是攝事所攝四種方便,於諸有情普能攝受調伏成熟,除此無有若過、若增。何等名為四種方便?

一、隨攝方便,

二、能攝方便,

三、令入方便,

四、隨轉方便。

 

  若諸菩薩先行布施,當知是名隨攝方便。何以故?先以種種財物布施饒益有情,為欲令彼聽受所說奉教行故。若諸菩薩次行愛語,於彼彼處有愚癡者,為欲除彼所有愚癡令無餘故,令其攝受瞻察正理;如是愛語,當知名為能攝方便。若諸菩薩知彼有情,攝受瞻察正道理已,次行利行拔彼有情出不善處,於其善處勸導調伏安處建立;如是利行,當知名為令入方便。若諸菩薩如是方便,令諸有情得趣入已,最後與其於正事業同共修行,令彼隨轉;由是因緣,令所化者不作是說:「汝自無有圓滿淨信、圓滿尸羅、圓滿惠捨、圓滿智慧,何賴於善勸導於他,諫誨呵擯與作憶念?」是故菩薩所行第四同事攝事,當知是名隨轉方便。如是菩薩四種方便,若總若別所攝身業語業意業,是名方便所攝三業,於諸有情能正攝受,調伏成熟。 

 

 

 

上文聖 彌勒菩薩之開示的白話解釋如下:

 

「就如同世尊所說,菩薩必須具備四種攝受有情的方便善巧,也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方便,才能稱為菩薩。以何因緣只說四種方便呢?是說菩薩由此四法,於佛法中可以攝受有情、調伏有情,使有情得以成熟,除此四種方便外無有他法。是哪四種方便呢?

 

一、 隨攝方便:為了讓有情聽受教導,並且能依教奉行,故先以財物布施,讓有情得到現前乃至未來的利益。

 

 

二、 能攝方便:菩薩對有情行布施後,有情於他所處的狀況有愚癡無明時,為了完全去除他的愚癡無明,以及讓他能夠接受教導觀察思惟正確的道理,就以愛語讓有情感受到菩薩的關懷;譬如彼有情愚癡無信根,菩薩就用愛語除其愚癡,使其瞭解佛法正理,生起信根。這樣的愛語,就是菩薩的能攝方便。

 

 

三、 令入方便:有情於菩薩的愛語攝受下,已能觀察正理而信受正法,菩薩接著應當行利益有情之行,使其出離不善處不再造作惡業,並勸導有情造善業,安住在善法當中。這樣的利行,就是菩薩的令入方便。

四、 隨轉方便:菩薩以利行方便化導有情趣入善淨法已,最後菩薩還必須與有情共處,一起修行,使有情以菩薩言行為依止,使有情身心隨菩薩而轉,深入正法。

 

 

然而,菩薩要使有情身心隨轉,本身必須先行證悟空性心如來藏,得根本無分別智,並轉依如來藏進修後得無分別智,才有般若智慧來攝受有情,才不會讓有情尋得話柄可說,也不會讓有情心生嫌隙之念:『你本身既沒有圓滿清淨信心,於菩薩戒也不圓滿,於布施也不圓滿,也沒有證得般若智慧,你憑什麼來教導我們修行證悟,憑什麼來對我們糾正、教誨、呵責、擯斥並且憶念於我們?』

 

 

是故菩薩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方法,來攝受有情總體的身語意三業,或個別的身業、語業、意業,都能使有情三業導向正法,調伏煩惱,成熟業道。」】

 

-------------

 

 

所以,菩薩的愛語不僅僅是一般初學者所認知的表相愛語,菩薩若能證悟有般若智慧,為了攝受眾生,可以有許多方便善巧來調伏甚至降伏眾生,所以可以用糾正、教誨、呵責、擯斥的各種手段。但是若是未悟者,就沒有資格用呵責擯斥的手段,因為沒有空性可以轉依,只會落入五蘊的我見我執中,成為煩惱現行。如果您已經是個被印證的開悟者,卻仍然執著於表相四攝法,期望以攝受初學的「表相四攝法」去攝受有邪見、見取見、創見的人,或以表相四攝法作為藉口,去反對菩薩以「真實了義四攝法」--法義辨正、摧邪顯正的手段救護具有邪見、見取見、創見的眾生者,那這樣的迷於真實四攝法的開悟者,是尚未真實轉依如來藏空性、無我性的菩薩,也是悟後起修的懈怠者,鄉愿濫慈悲的心態尚重。

 

因此已經破參開悟的菩薩,如果仍然畏於法義辨正、摧邪顯正,或對法義辨正、摧邪顯正生起煩惱者,對於未來修學十迴向位之首「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1而言,仍然是障礙重重!何期能圓滿菩薩道第一大阿僧衹劫?新學菩薩初發心時,都懂得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量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渡」可是已經證得本心之菩薩,般若智慧已發起,於諸方大師之落處皆不疑惑,智慧之劍,可以斬斷眾生邪見,卻畏於法義辨正、摧邪顯正,卻甘願去當濫好人,貪圖於他人之恭敬讚歎,如是菩薩者乃是於無量法門不願學者,於邪見眾生不願渡者,於佛道無上不願成者。吾等學佛修行者應觀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矣!

 

 

僅以此文供養諸位佛友 並互相勉勵之。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21 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

 

 「何等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此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淨尸波羅蜜。修羼提波羅蜜。行毘梨耶波羅蜜。入禪波羅蜜。分別般若波羅蜜。修行積集慈哀愍悲歡悅喜堪忍捨。修如是等無量善根。修善根已。作如是念。我所修習善根。悉以饒益一切眾生究竟清淨。以此所修善根。令一切眾生皆悉除滅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無量苦惱。復作是念。我以此善根迴向。為一切眾生作舍。令滅苦陰故。為一切眾生作護。令解脫煩惱故。為一切眾生作歸。令離恐怖故。為一切眾生作趣。令至一切智地故。為一切眾生作安隱。令得究竟安隱處故。為一切眾生作大明。令滅癡冥得慧光故。為一切眾生作炬。令滅無明闇故。為一切眾生作燈。令得安住究竟明淨故。為一切眾生作導。令入方便法故。為一切眾生作主寶臣。令得無礙淨智身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善根迴向。令一切眾生究竟一切智。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為怨親故。以諸善根迴向等無差別。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入平等觀無怨親故。常以愛眼視諸眾生。若眾生懷惡。於菩薩所起怨逆心。菩薩摩訶薩。為一切眾生作善知識。廣為分別諸深妙法。譬如大海一切眾毒所不能壞。菩薩亦復如是。一切童蒙愚癡無智不知報恩。瞋恚貢高破戒生盲。如是等類無量過惡。不能動亂菩薩道心。譬如日天子出普照天下。不以盲人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乾闥婆城四域塵曀。阿脩羅障閻浮樹蔭及餘山障。如是等類無量障蔽故。隱而不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正憶念未曾散亂。深廣安諦心無憂慼。正意思惟。悉欲究竟功德智慧。清淨法光普照世間。示真實義。淨修一切諸法智門。為諸眾生常修善根。一切眾生有無量惡。菩薩摩訶薩。不以惡眾生故嫌恨退沒不行迴向。不以難調伏眾生故退捨善根不行迴向。雖有眾生邪見瞋濁。於大莊嚴其心不轉。不捨大願救護眾生。若見眾生濁惡無信不知報恩。修習菩提未曾懈廢。若與愚癡童蒙共事。心無憂惱。何以故。我以明淨圓滿慧日。出於世間。清淨調伏一切眾生。」(CBETA, T09, no. 278, p. 488, c4-p. 489, 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