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高僧學者名人批判雙身法之西藏密宗(偽藏傳佛教)證據大公開 |
◆揭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真面目 (ver.2)十一 |
------------------------------------------------------------------
1.首先就針對大德們質疑末學,以何根據來論定大日經之「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若淨除妄想;心思諸起作」;即是以意識心在定中不起妄想語言而名之為真心 ?
末學在此略答:
由於造此大日經之凡夫上師們,雖略知佛經中所說之真如體,離於一切塵境之分別及諸妄想;但因不知不證真如實相體,亦無有證量之善知識攝受,教授第八識與第六識之體性及其功能差能別;而只能依文解義,盲修瞎練,誤以為在打坐中入定,使六根不去攀緣六塵的境界即是證得了「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的真實心; 所以那些凡夫上師們,認為只要是能淨除一切語言妄想及令心思不起不造作諸身口意行,即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是故說:「若淨除妄想; 心思諸起作; 我成最正覺」。
但是諸位大德,仍不能理解,末學何以證明文中所說,即是落入以第六意識心處在定中,而不起妄想語言分別,認為是真實心呢 ? 可見諸位大德並未細心去思惟大日經中之破綻關踺為何 ? 亦缺乏修定之知見與經験 ?故滋生此疑惑;其實真的不難判斷;且聽末學詳為分析如下:
「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 真如之體離於塵境之分別及一切妄想。若再進一步詳細解說是: 真如之體,「無始刧以來」或「本來」就離於一切塵境之分別及一切語言妄想; 所以,真如之體「本來」就是清淨無垢,一塵不染;何需汝等費盡心思,「若」去「淨除」一切語言妄想,而令「心思」不起不造作諸身口意行(若淨除妄想;心思諸起作); 所以末學依此來證明文中所說,即是落入以第六意識心。
又末學請問諸位大德: 我們八識心王之中,是那一個心能夠「淨除」一切語言妄想之法塵境界,而令「心思」不起不造作諸身口意行 ? 答案是: 意識心。 故 惟有在修定的過中,讓第六意識心,現起「別境」心所法之「定」心所時,而令心能專注於一境,不散亂;然因修定知見不足故; 而於「慧」心所現起之時,不能以慧,來抉擇定中所觀之境界該如何觀行 ?或轉進 ? 或斷疑 ?而使定力及慧力,不能增長或修得更加深細,又不能使定與慧等持故。
接著,又因為那些愚痴地上師們不知「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的真正涵義; 而盲目去追求「若淨除妄想; 心思諸起作; 我成最正覺」的境界,而使其在修定時之「慧」心所現起時,將唯一能返觀的那一念(證自證分),亦令其捨去滅掉,而進入了「一念不生」的邪定境界中,無慧無記性,故一無是處。 而愚痴地認為: 只要能長期處在此「一念不生」的境界中,即是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然後以佛自居,廣收徒眾,廣受供養,而教人如何「即身成佛」。
所以,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修行人,如是在盲目追求這一念不生的境界;以為是實相心,甚至以此境界是證得了究竟佛果。所以末學才依此證明大日經文中所說: 「若淨除妄想」,即是落入以第六意識心處在定中,不起任何妄想語言分別,以此一念不生之意識心的境界,而認為是真實心的過失。 亦完全符合楞嚴經(巻十)所說之外道五現涅槃之一(以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之境界為涅槃)。
2.略答某些大德,對於末學在第(2)單元所判之大日經落入虛空外道見之證明,有所懷疑,故於此略作說明,如下:
佛常以「虚空」來譬喻真如之體性;所以常以「猶如虛空」來說明真心之體性;然而此譬喻即是一種「以指標月」的功能。是故「猶如虛空」只是一種譬喻而巳,此「虛空」是「指」而非是「月」;是為讓眾生了解「月」之體性,以方便其思惟及尋找真心之用。
然而那些造大日經的愚痴上師們,不知道佛經中的「猶如虛空」只是一種「以指標月」的譬喻而巳,卻去「認指為月」(認譬喻為真實,把手指當成月亮);而把佛所說的: 真心「猶如虛空」, 另外去認為: 真心「即是虛空」的建立見。
所以請諸位大德,再回到大日經的內容來檢驗末學所言是否屬實 ? 這大日經文中說:「虛空無垢無自性; 能授種種諸巧智; 由本自性常空故; 緣起甚深難可見」; 諸位在這段文字中,是否有看到「猶如虛空」或「譬如虛空」的文字 ? 答案是當然是:「没有」。這文中,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寫著:「虛空無垢無自性; 能授種種諸巧智…..」。 末學並未予以斷章取義。所以; 末學在第(2)單元所判之大日經,落入虛空外道見之證明亦是正確無誤地。
--------------------------------------------------------------------- (釋疑結束)
揭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真面目 全文完畢. |
Home » » 高僧學者名人批判雙身法之西藏密宗(偽藏傳佛教)證據大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