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揭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真面目 (ver.2)一

揭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真面目 (ver.2)

 

論文發表日:(2014/02/23)

主題: 揭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真面目

作者: 護法孤子

  

主旨: 

    長 久以來密宗金剛乘所依止的根本的經典《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又簡稱《大日經》,其「經」因有別於顯宗所依止的大乘第一義般若唯識經典,使得自古迄 今,顯密之間互相別苗頭,誤會加深;有鑑於此,末學以自身多年修學顯宗與密宗的經驗,先以佛法研究佛法,再以正法找出邪法,為佛法匡正視聽、去蕪存菁;又 為達到立場客觀的公平原則故,末學引述末法最先會消失的第一部小型大藏經,顯密皆認同,同時也是屬於密宗部的經典:《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簡稱《楞嚴經》;來作為辨別《大日經》的真偽,作為供養諸方大德及其慧眼之檢擇,並為澄淸長久以來的顯密之爭。又由於《大日經》過於亢長,故茲以 列舉其卷1(入漫茶羅具緣真言品第二之一)至卷5(阿闍梨真實智品第十六)之間的關鍵問題作為本文探討之依據,是故若有得罪之處,敬請包涵。

 

本文: 

    以下本文結構分成疑點、經文、說明 三項題要。

    大正藏T18《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簡稱《大日經》

 

()----------------------------------------------------------------

 

疑點一 : 

 《大日經》落入常見外道見 #(1)之證據。 

 

經文一 : 

  (1), 004:(入漫茶羅具緣真言品第二之一)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頭面禮世尊足。而說偈言:

 

  佛法離諸相   法住於法位   所說無譬類   無相無為作  

  何故大精進   而說此有相    及與真言行   不順法然道  

  爾時薄伽梵   毘盧遮那佛    告執金剛手   善聽法之相  

  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    若淨除妄想   心思諸起作  

  我成最正覺   究竟如虛空     凡愚所不知   邪妄執境界  

  時方相貌等   樂欲無明覆     度脫彼等故   隨順方便說  

  而實無時方   無作無造者    彼一切諸法   唯住於實相』

 

說明一:

 

就經文之中「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  若淨除妄想;

心思諸起作;  我成最正覺; 究竟如虛空」 

   此段文不難發現其以意識心在定中不起妄想語言(若淨除妄想;心思諸起作)而名之為真心;又以能常保持在定中意識無分別的狀態(法離於分別;及一切妄想),即可成為究竟佛(我成最正覺),殊不知自已落入常見外道見中,亦符合楞嚴經(卷十)所說之外道五現涅槃之一(以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之境界為涅槃)

 

  然不僅藏密上師認為:將意識保持在定中不起妄想、語言的無分別 (一念不生) 狀態下即是真實心,連顯宗大道場亦皆是如此,是故余以《楞嚴經》(1)來說明為何一念不生心不是真實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1) T19 109:

 

  『……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 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 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余略釋其經文: 

   『…阿難你若執心中少分別的覺觀,以此了知性,而認為這就是你的真心,那此真心應該是離開一切色、聲、香、味、觸及法 塵,而別有其全然的自體性才是!;可是當汝今正在聽我說法時,此刻又因有聲音卻使這少分別的心產生了知與分別性。是故阿難,縱然汝心中滅掉一切見聞覺知而一念不生,或是讓心安住在幽閑清淨不去攀緣根塵境的狀態下,仍然是屬於意識在分別法塵境相,離不開五陰之想陰區宇。  阿難,我非敕令你去承認這不是心,但是汝應該對這能分別了知的心去仔細揣摩: 若離開前面所說的六塵境相而有其分別性、了知性,而認為此即是汝之真心;但若這分別性,一旦離開了六塵境相,就隨之消失而無自體性的話,那這就如前面所講的一樣,是屬於意識在分別法塵境相,不離想陰區宇,這仍然不是你的真心。  六塵境相本來就是無常住性,汝心若隨此六塵而一起消失的話,那這心形同烏龜長毛、兔子長角的戲論一般,則你的法身也等同於斷滅, 那又有誰在修證無生法忍呢 ?

 

   所以由《楞嚴經》的此段經文可知,《大日經》其實是將第六意識心處在定中不起妄想語言而認為是真實心,落入常見外道見#(1):以意識心為恒常不滅,能生一切法之真實心。 所以《大日經》與佛在三乘中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或心經所說的真心是完全不相同地。

 

   如是我們再來看看,在藏密四大派的密續、密論所說的菩提心、真心、實相心,其實絕大部份是依照《大日經》中的常見外道思想所編篡而成,完全不是世尊於三乘經典所說的涅槃本際、實相心、如來藏、阿賴耶識;所以,這就是藏密的上師為何那麼容易自認成「佛」的真正原因,而敢以活佛、法王自居;或是吹虛其「金剛乘」能「即身成佛」之殊勝;並取笑說:顯宗的釋迦牟尼佛要修三大刧;其實就是憑藉著《大日經》而有恃無恐,全然不知自已落入常見外道見,造大妄語業,於捨報後入那落迦,是故有智之學佛人,應遠離一切藏密喇嘛上師。

 

#(1)常見外道:

 

     以意識心為恒常不滅,能生一切法之真實心,為十三外道之第十;又於智度論七曰:「見有二種:一者常,二者斷。常見者見五眾(五蘊也)常心忍樂;斷見者五眾滅心忍樂。一切眾生多墮此二見中..…。」

 

 

()-----------------------------------------------------------------

 

疑點二 :《大日經》落入虛空外道見 #(2) 之證據。 

經文二 : 

(3) 017~018:(悉地出現品第六)

 

『爾時世尊。復觀諸大眾會。為欲滿足一切願故。復說三世無量門決定智圓滿法句: 

  虛空無垢無自性   能授種種諸巧智  

  由本自性常空故   緣起甚深難可見  

  於長恒時殊勝進   隨念施與無上果  

  譬如一切趣宮室   雖依虛空無著行  

  此清淨法亦如是   三有無餘清淨生  

  昔勝生嚴修此故   得有一切如來行 

    非他句有難可得   作世遍明如世尊  

  說極清淨修行法   深廣無盡離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