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 宗教性侵防治文宣教育(歡迎流通) |
◆談如何與人結善緣? |
(圖說:這張圖是去年夏天自家陽台盛開的香水蓮花!)
【請問您,有什麼方式有可能讓一個人在來世裡與我們共結善緣(很執着而且沒有痛苦與阻隔地在一起;如果不一定那哪怕有血緣關係、只要是很親近就好)?】
kc敬答: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為凡事為對方著想,為對方付出,學著對方喜歡作的事,然後具體的參或協助對方所做的事。這是在「結善緣」。
舉 例來說:對方是個喜歡種花種菜的人,你就自己也學習如何種花種菜,學習這個技術後,然後打聽對方喜歡什麼花什麼菜,然後自己也親身體驗種菜的經驗,然後分 享自己的經驗給對方,或協助對方種菜種花等,或送對方肥料、種子、花器等適合對方需要的東西。我想透過彼此交流經驗心得分享,就是互相在結未來世的善因 緣。這是從結善緣的立場來說。
再 者,就是要如何避免與對方「結惡緣」,例如對方不喜歡的人、事、地、物,我們就要盡要避免去談論,也不要去做,莫讓對方產生不好的印象。對方只要是合情合 理的要求,我們能做就儘量做,而且也要做到盡善盡美。也要多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這個我想你應該能理解,我就不用再舉例。 以上是一般世間法的善巧方式。 從佛法更高明的方式來談: 1,發願。二,迴向。 發什麼願呢?迴向什麼呢? 「發誓」能跟對方能在一起成為眷屬的「願望」,為什麼「發願」很重要?在佛法中,發願是屬於「意業」的一種,我們常說身、口、意三業,「身業」就是以身體行動的方式,來完成來世的業種,如同上述「結善緣」與「避免結惡緣」這二項之中,就是不離諸多身業來成就。
至於「口業」也是在跟對方「結善緣」,以及「避免結惡緣」,屬於用語言的方式所形成的一種未來世的業種。
然而「意業」是指在身業與口業造作之前,屬於心中的「作意」,換句話說,作意就是指「動機」,你心中所現起的動機是善念還是惡念?這會直接造作與形成「身業」與「口業」的結果。
如果你心中起了善念,自然所作的是「善」的身業與口業;如果你起了是惡念,自然造成的是與「惡」相應的身業與口業。如果你所起的不是善、也不是惡的念頭,那自然也不會造作善惡的身業及口業。那就叫作「無記業」,例如煮飯、洗衣、開車、購物的行為本身就是無記業。
又 例如有人開車在馬路上,路邊草叢中突然闖來一隻野狗,剎車來不及撞死這隻狗。狗雖然被他開的車撞死了,但此人的「動機」並沒有預謀或想要去傷害或殺害牠, 所以他沒有起惡意的念頭,因此開車撞狗的身業就無關善與惡。因此只能說是「意外」,但是意外事件的本身牽涉複雜,可能涉及到往世的因果業報,所以造成意外 事件的發生。至於這個因果業報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唯有佛才能究竟的瞭解。即便有宿命通或宿命智的人,也只能看到因果的局部,不能如佛看得清楚全面。
又 例如開車的人過去可能因為曾被狗咬過,心中特別討厭狗,遠遠看到這個野狗闖到路中央,本來可以剎車卻不停車,心中起了瞋惡之心念,故意去撞死這個狗。這樣 子的意業所形成的身業就是屬於不善的惡業。所造作的業種通常是與殺相應的惡業。這樣的人如果平常不修行不行善,壽命終了後很有可能墮入畜牲道中,去當流浪 狗,受到同樣被車撞死的命運。
所 以意業可以決定身業與口業的好壞善惡。還有一種是起了惡意的動機,行的卻是善的身業與口業。例如嫉惡如仇。有人極為討厭殺人放火強姦的人。對此大惡人起了 瞋惡的動機,用種種手段將其打殺,結果令其不能繼續殺人放火強姦。無形中利益了許多人,免於被惡人所害之恐懼,以及被惡人加害的事實。這樣既是對惡人起了 惡念而造作了善業。可是這個以惡念造作善的身口業中,其所作之業行中大致又可分為二種:
一種是與惡人結惡緣。
一種是與非惡人結善緣。
因為與一位惡人所結之惡緣是為少數,與非惡人所結之善緣為多,故方便說此是以惡念造作「善業」。事實上這件「業」的本質裡,還是有善業與惡業二種成份,也就是對惡人造作了惡業,對非惡人造作了善業。只是善業大於惡業的緣故。所以方便說以惡念造作善業。
再 者,還有一種是起了善意的動機,可是行的卻是惡的身業與口業,例如邪教密宗為最具體之代表,因為被邪師誤導,所以心中有了不正確的佛法觀念,或錯誤的因果 觀念,因此而顛倒的善惡的價值觀,因此凡是所言、所行皆是依「邪見」在運作,才會導致惡業與惡果的生。所以一旦人接受了錯誤的邪見,雖然起了善念,例如出 錢出力助印流通密宗的邪見邪法,又幫密宗上師拉了許多信徒進來道場,熏陶同樣的錯誤邪見,無形之中不知不覺的在破壞佛法,戕害眾生的法身慧命。
因此這些心中有邪見的人,雖然立意是良善,然而所得到的結果卻是惡行與惡業,令邪見者以為這是在護持佛教正法,以為這是幫助眾生早日成就佛道。
從 上述的意業所引申的身口二業來說,「發願」其實是「意業」的一種。你如果心中常常想著能有機會去跟對方結善緣,希望未來或來世能繼續跟對方結善緣得善果, 常常發這樣的願,就容易形成「願力」,這個願力會成為一種力量,能夠驅使自己將心願化為行動力;佛門中常有一句名言叫:「神通不敵業力,業力不敵願力!」 因此,如果你有堅定的願力,就可以改變你所不想遇到的惡業。更進一步的說,如 果您覺得這一世感覺與對方彼此之間的緣份尚淺,這是緣於往世的因緣結得不夠深,而您想要加深彼此的緣分,發願會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如果能在佛像前發這個 願,而且是以至誠之心發願,相信能蒙受佛菩薩靈感,會暗中促成彼此的良緣。可是你若要求佛菩薩幫忙加持,你至少也要發願幫助佛教護持正法,用這樣的還願方 式,會比打金牌掛佛像的方式更具效力。 再 者是迴向。迴向什麼?迴向給對方,用什麼來迴向?用自己所培植的功德、福德來迴向對方。比如說你日行一善,對人存好心、對人說好話,對人做好事!然後每天 將你所做的好事,在佛像前將功德迴向給你所指定的對方。透過迴向的方法,也是暗中在幫助對方累積福德。如此也可以為彼此結下來世的善緣。 先回答您這個問題。 |
Home » » 宗教性侵防治文宣教育(歡迎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