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這個僧侶在瀑布裡打坐究竟在做什麼呢?鍛練身體?洗去煩惱?修練定力?欲知詳情請看以下本文內容即知)圖片來源:http://www.mafengwo.cn/i/901296.html ◆ 談南傳佛教上座部誤會了「涅槃寂靜」法印 網友來信問: 你說:【因此,我們要知道:諸法的生起與消滅,如此生生滅滅剎那剎那不停,究竟有多快呢?答案是一念之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就有九百個生滅,也就是說您的意識只要起一個念頭,總共就有八萬一千個前六識的種子流注而生,以及流注而滅! 】- 這句話以前好像也聽過,請問這個一剎那中就有九百個生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念頭在生滅嗎?為何不覺得有這麼快呢? KC敬答: 這一剎那有九百個生滅,是說一剎那的時間,各流注出九百個六識的種子,因此種子的流注生滅就像是瀑布一樣,由上而下不斷的流注。所流注的種子現行當下受到 六塵及煩惱心所法的熏染後,種子隨即落謝後又回到八識田中,於是六識心的種子就這樣的流注、現行、熏習、落謝,同一類的種子不斷的等流生滅不已。 因此,即便你是修得甚深禪定,感覺心如止水,以為覺知心處在紋風不動,事實上,識種子仍然像尼加拉瓜大瀑布一般的狂瀉不已,從來都不曾靜止過;然而禪定功夫好的人感覺心如止水,以為時空暫停,這其實只是定力的作用而已;可是對於佛法知見嚴重錯誤的南傳佛教上座部行 者而言,修定中的輕安覺受,或是澄澄湛湛、離語言文字的一念不生、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種種境界,仍然是由這個虛妄的六識心種子,從八識田中不斷的瀑 流而下所形成的假相而已;就像是瀑流而下的水滴(六識心)撞擊到河裡的石頭(六塵),所激起水花(感受、見聞覺知、貪瞋等煩惱)。 如果修行者在這個部份,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就很容易被這個定境中的「覺受」所迷惑,誤以為定中的寂靜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靜」法印。事實上「涅槃寂 靜」是說第八識阿賴耶的自住境界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寂靜,不是後來的寂靜,也不是修來的寂靜,沒有出入的寂靜,是永恒無止盡的寂靜,是從來都不與煩惱相應的 寂靜,也不是從想像虛構中而來的寂靜,是可以現前觀察的寂靜,不是經由打坐中才能顯現的寂靜,是從你打從住在娘胎開始,一直到你老病死的過程中,衪都一直 住在寂靜之中。可是經由打坐修定的寂靜並不是本來就寂靜,而是修得的寂靜,是後來所得的寂靜,是常與煩惱相應的寂靜,是有次第而入與次第而出的寂靜,是經 由打坐冥想所得的寂靜,然而這種寂靜就不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靜」,反而是令汝不斷的在輪迴之中,受苦不斷並造作善惡業的妄心同是一個體性;這個經由打坐 才有的寂靜,是常與煩惱相應的,打坐中的寂靜,只能暫時伏住煩惱現行,一但下了坐,行世間法,煩惱又會不斷湧現。 事實上不論定力好與不好,我們的六識心一旦現起運作,從來都不曾靜止過,然而六識現起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分別。六識的功能就是分別六塵。有人妄想要將這 分別性的六識心,修到不分別,以為六識不分別就是涅槃。所以佛陀苛責此人是外道現見涅槃。可是六識的所具有的分別功能,是沒有人可以去毀壞衪的。卻不知道 在六識以外另外有一個真實心--衪是從來都不曾起過一念分別六塵,而不是把能分別的六識心,硬要從打坐中修到不分別。這種人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所謂的「無 明」未斷的緣故。於是佛陀經常開示:能分別的七識心猶如陽陷,所分別的六塵如鏡中影相。如來以陽陷與鏡中影相作為比喻,這七識心與六塵是虛假不實的東西, 哪裡可能生出真實的涅槃呢?因此修定者的體驗,不論是紛擾還是寂靜,這都不離妄心的顯現,絕非可以將定境中的寂靜視為涅槃。 網友又說:他們(南傳佛教上座部)真是認為意識可以轉成無餘涅槃,以前看不懂,現在懂了。謝謝解釋! KC答: 會想要把意識心轉成無餘涅槃的人,主要是因為把這個五蘊我,或是覺知心抓得緊緊不放的人,他們根本不知道無餘涅槃的境界是什麼?也不知道阿羅漢入無餘涅槃 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五蘊十八界統統滅掉,獨自剩下一個涅槃的本際心--第八識如來藏的獨自所安住的境界,才是所謂的「無餘涅槃」。可是邪見嚴重的南傳佛教上座部系統之弘法者,他們不懂這個道理,也不知道人有八個識,才會妄想把虛妄的意識修到真實的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