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th of Tibetan Buddhism

简体 | 正體 | EN | GE | FR | SP | BG | RUS | JP | VN 西藏密宗真相 首頁 | 訪客留言 | 用戶登錄 | 用户登出

über die Dalai Lamas

佛教未傳入西藏之前,西藏當地已有民間信仰的“苯教”流傳,作法事供養鬼神、祈求降福之類,是西藏本有的民間信仰。

到了唐代藏王松贊干布引進所謂的“佛教”,也就是天竺密教時期的坦特羅佛教──左道密宗──成為西藏正式的國教;為了適應民情,把原有的“苯教”民間鬼神信仰融入藏傳“佛教”中,從此變質的藏傳“佛教”益發邪謬而不單只有左道密宗的雙身法,也就是男女雙修。由後來的阿底峽傳入西藏的“佛教”,雖未公然弘傳雙身法,但也一樣有暗中弘傳。

但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已正式把印度教性力派的“双身修法”帶進西藏,融入密教中公然弘傳,因此所謂的“藏傳佛教”已完全脱離佛教的法義,甚至最基本的佛教表相也都背離了,所以“藏傳佛教”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喇嘛教”也就是──左道密宗融合了西藏民間信仰──已經不算是佛教了。

   
                  ◆答覆: 若自己的師父傳的不是正確佛法,佛弟子是不是該抵制不適任的上師或法師?

答覆: 若自己的師父傳的不是正確佛法,

  佛弟子是不是該抵制不適任的上師或法師?


問:「若自己的師父傳的不是佛法,佛弟子還要浪費時間[信]嗎?佛弟子是不是該像抵制不適任教師那樣,抵制不適任上師/法師?」



KC敬答:

  首先你自己在心態上面要先調整正確觀念,先要檢視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你究竟是要學真正的佛法,還是學邪師的法?還是像一貫道的道親一般,都只是在「眷屬欲」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態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師/法師」的想法;或許師父平素在生活上 給予弟子有不錯的照顧,給你許多的物質利益,但是因為師父所傳的法並不正確,在觀念上我們要把把「事」與「理」分開來看,「人情」與「真理」是不能混為一 談,否則容易「把佛法作人情」。佛門中有一句名言,所謂「寧可將身入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西方哲學也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所以在佛門中一旦涉及到第一義諦的真理時,你就要拋開人情,也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否則你在學佛法時,摻雜了個人「情感因素」在裡面,皆不在「法 理」上計較,而是在「情感」上計較,只在個人利益上計較,不在佛教前途大是大非上計較,常在心裡面覺得「某師對我特別照顧,特別包容我的過失,我作錯事、 說錯法也不罵我不糾正我,還公開讚美我...」,這樣就是「把佛法作人情」。以人情、感情、情欲來「包庇」彼此在佛法上的過失,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法身慧 命是否被誤導乃至斷絕;這樣子的修行人就是不符合「四依法」的「依法不依人」。

  因此在佛法中容易感情用事者,情執較重者,相較無情、理性者所犯之過失為大,若不思悔改者,其所犯的過失,將會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其情執重者在楞嚴經亦有開示: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為毛群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所 以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佛法師父所弘揚的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只是弘揚一些表相佛法,那也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大妄語未悟言悟,所悟的盡是落在常見、斷見、 虛空見、四大極微等外道見,甚至是密宗男女雙修邪法,或是主張「大乘法非佛說」這種大邪見。這樣在破壞佛法的師父,如果你真的察覺到他有這樣過失時,你既 然當人家徒弟,又曾經受過師父的恩惠時,那你就應該要想盡辨法,避免讓自己的師父一直持續在破壞正法、誤導眾生,甚至避免讓師父在捨報前都沒有機會公開懺 悔大過失,而淪墮於三惡道中受大苦楚;否則你這樣的弟子就是不忠、不義、不孝。於師恩皆屬「忘恩負義」者,又怎能回報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呢?要知道師父 的名聲、面子只是一世,重要的是師父及其信眾的「法身慧命」是無量世,應該要看重師父及其被誤導的弟子們未來世的果報會如何?


  如果你出於愛惜師父的面子而一直包庇他,甚至協助他破壞正法戕害眾生,那你做人的弟子明知道他犯大錯也不願告訴師父,或是幫忙師父在騙財騙色、騙取名 聞利養,那你做人的弟子不僅是不忠、不義、不孝,也成了師父的共犯結構之一。這樣子不僅不是「尊師重道」反而還是「欺師滅祖」的行為;何以故?你明知師父 有破壞正法的事實,卻欺瞞師父不讓他有機會改過向善,是為「欺師」;你明知道師父破壞正法、誤導眾生,你卻冷漠以對、不聞不問,繼續讓師父破壞正法誤導眾 生,最後佛教的未來就會斷絕在你師父與你的手中,是為「滅祖」。

  因此,正確的做法是:直言不諱的跟師父把話說清楚,希望師父能以「法身慧命為重」。但還要給師父時間考慮與適應。因為他畢竟只是個凡夫僧,還有與世間 人相同的煩惱情執未斷。如果給他半年一年都沒有下落,還繼續以鴕鳥心態裝作沒事發生,或是開始冷落你、孤立你,甚至聯合大眾一起抵制你,說你造反、背叛師 父...,這時候你不但不能起瞋心,反而要以大慈大悲心,使出「大義滅親」的手段,用法義辨正的方式,蒐集師父的著作,公開師父在法義上的過失,讓他受到 大眾生批評與輿論壓力,迫使師父面對問題,即便父師因為不捨「名聞利養」,不願流失廣大信眾法眷屬,你救不了師父,這是在所難免,但畢竟你也盡了力,所以 只能積極的去救那些被師父邪見誤導的信徒們,救一個算一個,這樣你父師的過失就會少一點,他未來世的惡果才會少一分。

  所以在對於佛法真理(第一義諦)的詮釋是否符合經典,此乃佛門中的大是大非,涉及大因大果。此等大因果,絕不能以他個人事相上的戒律清淨與否而相提並 論,畢竟師父個人持戒清淨與否,這僅關係到他自己的持戒功德,無關於大眾的法身慧命,然而師父在佛法真理上的錯謬邪見,這直接關係到信眾的法身慧命;所以 我們絕對不能摻雜個人情感因素在裡面,反而要先「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站在大眾的利益考慮後果,如此才能略報佛恩、報師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才是一 位正信佛子皆應具備的心態與觀念;最後僅以摘錄永嘉玄覺禪師的證道歌作為結朿: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墮斷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