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 68 | 学佛心得分享—对布施的体会并谈“琅琊阁”(1)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 68 | 学佛心得分享—对布施的体会并谈“琅琊阁”

在没学佛之前,我对「布施」的理解只是佛教六度波罗蜜中的一个名相,特别是施与受关系中的施者。回想那时的我,在给予的当下,其实脑中并没有想要对方回馈什么的念头,直到之后自己遇到困境希望获得援手时,才会想着:「之前我曾给予谁什么或帮助谁什么,现在我遇到困难了,怎么之前拿我好处的人不帮忙?」或是:「我之前对他这么好,现在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因而起了怨怼不平之念,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其实不是布施,而是把自己的给予当成是一种交易,交换未来的顺心顺境。


 

后来体会到施者即是受者!我们所给出去的终归会回到自己身上。简单来说,我们想施与别人花朵的清香,必须自己先接触花,然后才能把花香带给别人吧?同样的道理,只有自己先接触秽物,才能把秽物的恶臭带给别人。所以「了解自己所持的是什么?」这点很重要!因为在尚未给予出去之前,我们就已经先持有了,而人的习性都只看自己习惯看的部分;心清净看事情就清净,心染浊看事情就染浊。


公元201810月有缘进入正觉讲堂禅净班,这是我初次参加道场的共修,以前则是根本对宗教活动没兴趣,也不太想加入团体。在亲教师有系统的教导下,我才真正理解:行布施有广大福德!布施是为了舍离悭贪的习性,能长养慈悲心,并累积修道所需的福德资粮。


虽然喜欢上课听法,但惭愧的是我并没有很精勤地修学,也没有时常抄笔记、做工夫;然而说也奇怪,我却感觉到自己慢慢地在改变,也谈不上是大转变,就是心定了不少,遇事也没有以前那么毛躁慌张不安的感觉了。


 就在几个礼拜前,有一次跟好友的谈话中聊到:「为什么要布施?」我才认真去思考自己布施时的心态,赫然发现在给予的当下(好比布施钱财给出家众时),我常不自觉地会把布施和广大福德连结在一起!明明亲教师说过「布施是为了舍离悭贪的习性」,我却完全忽略这点,在给予的过程中没怎么想到要舍离悭贪,反而着重想着广大福德--这个发现让我心惊胆跳!虽然之前就有察觉到自己的习气,但是直到这一刻才深切体认:原来我的贪瞋痴习性竟然这么深重!

 

明明已经在正觉讲堂学习正知见将近两年了(中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停课4个月左右),上课时也讲过「心净物净福田净」、「没有布施者的我,没有布施之物或法,也没有受施的人或众生,三者皆空,就称为三轮体空!」这些知见,也说过如来藏无所得的义理,结果我依然存着有所得的心在行布施,这样的我能说是在学佛吗?

 

记得  平实导师说过:「成佛之道虽然是直直的一条路,但旁边有非常多岔路,一不注意就被岔路吸引而走错路,要回头也不容易。」我想,在布施时心里想着广大福德,就是岔路之一吧!

 

公元20201213日正觉同修会举行一年一度例行的传三归依暨五戒大典,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参加,其中一个人就是我。为什么没和大部分的同学一起参加上一届大典呢?大概是自己反骨的个性使然,以及当时没那么定心。


虽然进入禅净班后有参加过正觉大悲忏法会,觉得过程中常行跪拜之礼很累,但法会的庄严与心底的轻安感却不容我忽视!传三归依暨五戒大典向来是由  平实导师主持。不知是否因为在禅净班熏习的关系,在听见仪轨进行中的唱诵时,一股对持守戒律的坚定感油然而生;在反复地唱诵中,对圆满成佛之道的信念更加坚固了!尤其是在接受  平实导师亲手赠与的佛卡时,内心的感谢着实无以名状;参加周二听经两年,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与  平实导师接触,当然要抓住机会亲口当面说声:「谢谢  平实导师」啊 !

 

 由于周二听经时偶尔会听到琅琊阁的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网看了琅琊阁分享的文章,初看时无法分辨文章所言的真伪,只当是故事看待,看了几篇发现大都是着在事相上像八卦杂志般的言论,就没兴趣阅读了。随着时间流转,我有了当义工的经验,  平实导师说法时常提醒大家:「当义工是为了自己而做,不是为诸佛菩萨做,更不是为我萧平实和亲教师们做!


我深知:如果不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事后肯定常会怨天尤人、怪东怪西。所以在接义工执勤时,都很注意自己的这种心态,绝不勉强自己;同时发现,在当义工时比平常更容易摄心,忆佛念也较能维持,真的受益很多。


 不过,就在我觉察到自己在布施时想着广大福德的当下,我反省了自己在接正觉义工时的心态,是否带着想以义工时数换取上禅三的机会?然后,突然想起以前阅读琅琊阁的文章时,那些八卦般的言论:「每年录取禅三的人数有限,僧多粥少,你不拼命付出别人就会抢先爬头。在这样一个体制里面,学员为了累计以数字计算的福德,怎么可能不成为布施狂和义工狂?怎么可能不为了早日获得证量,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而且付出愈多,愈不甘心放弃!」、「正觉菩萨的布施充满了计算,时常在意布施讲堂多少钱财,布施的物品是否贵重,选择与开悟的圣者和老师优先结缘,做义工刻意挑拣福报大的工作,在乎记录金额、时数,嫉妒工作职位比自己多的人,与他人比较福报心生卑慢,生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我发现这些认知都会障碍自己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