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破斥琅琊阁 |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66 | 略评琅琊阁对于无生法忍之见解(1) |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66 | 略评琅琊阁对于无生法忍之见解在2021-01-12琅琊阁网站刊登了《2021年无生法忍群组学法规划》一文,(请参考网络链接: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7677626 )
其中列举9项总结重点,包括第1点之「正见与实修平衡:正见给实修设定正确目标,缺乏功夫纯粹是纸上谈兵」,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设定正确目标」,也就是在《瑜伽师地论》中,圣弥勒菩萨开示的「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云何而求?何义故求?」里面之「当何所求」,亦即修学者要先了解他追求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或者想要成就什么,因此这当然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四圣谛来看,这就相当于四圣谛中之「灭谛」的范围,当然佛弟子是以证入四种涅盘为修学的究竟目标,正确的目标确定了,「道谛」,也就是能够成就「灭谛」的理路与实践方法,才会正确,这也是四圣谛中「灭谛」施设在「道谛」之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琅琊阁等人以「无生法忍」当成共修群组之名称,表示他们希望修学的是大乘无生法忍之微妙甚深无上法,这当然是非常值得赞叹的,然而前提是要确定对于无生法忍的认知是正确的,否则就无法达成目标。譬如如果误认第八识是生灭法或摄属于识蕴,那就会造成其所认知之无生法忍变成是断灭见或成为虚幻之无生法忍,这点在圣教中已有多处明确的开示: 《入楞伽经》卷2:【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4:【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 《大宝积经》卷119:【世尊!死者诸受根灭,生者诸受根起,如来藏者则不生不死、不升不坠、离有为相。世尊!如来藏者常恒不坏。】
比对底下琅琊阁网站中之贴文,读者便可知道为何笔者要提醒琅琊阁众人对于无生法忍的认知最好再作确认: 【定性声闻入无余涅盘时,阿赖耶识亦永断灭,所以阿赖耶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从上面的引文清楚可知,无余涅盘时,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此时唯有真如无为法。正觉说:「无余涅盘时,还有阿赖耶识心体独存」,是违背经论的说法。既然无余涅盘阿赖耶识也永灭尽,所以第八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 (请参考:正觉法义辨正:张志成——阿赖耶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是依四缘生起的「依他起性、生灭的有为法」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2023146 )
因此想要进入无生法忍群组学法的修学者,首先便要厘清上面张志成先生文章(后面如有引用张志成先生之文章皆简称张文)中之主张是否已经落入断灭见了,亦违背末学所举的上述经文圣教。
读者们也可以想想,声闻修学者是必需要正确了解及观行四圣谛才能证初果的,譬如在《杂阿含经》卷15中的开示:【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也就是包括必须要对「灭谛」有正确的了解及确认才有办法经由观行而证初果,那如果无余涅盘是如张文之主张,仅存四所显示法之「真如无为」,而所有心、心所法皆已灭尽,那不就是变成是「无八识心王」的无情吗?那么真如又何所在?那这有可能是声闻人的修学之目标或「灭谛」吗?如果是,那 佛世尊何必处处破斥断见外道呢?更何况没有「心王、心所、色法与心不相应行」这四法,也不可能有上述四法所显示的「真如无为」的存在,那就是最彻底的断灭了。
即使假设「真如无为」真的如张文所主张,在前四位法全部灭尽时仍能独自存在,而张志成先生也认同「真如无为」不能出生一切有为诸法,那实质上张文认为阿赖耶识永灭尽的无余涅盘与断灭有何差别?不幸的是,《成唯识论》中玄奘菩萨竟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真如是由第八识所显示出来的真实性,张文说第八识是生灭的,那么真如不也就是生灭法了吗?又何以名为真如?意谓阿罗汉入无余涅盘以后就是断灭空,这难道是 佛世尊开示的二乘菩提吗?而在百法中已经明白开示心王是「一切最胜」了,怎么可能由四位法中的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无为」会是更殊胜,能够离开八识而存在呢?因此在前四位法灭尽时,是不可能还有「真如无为」独自存在的,而实际上前四位法是不可能完全灭尽的,因为第八识心体是不生不灭的,上述所举的圣教即是如此说的。
同样的道理,佛地无垢识亦是第八识,如果如张文所说第八识在因地时是生灭有为法,那在佛地断尽二障时,其无垢识也应当是生灭有为法,因为生灭法不可能转变为不生灭法,如此依佛地清净八识而展现出之四智圆明亦终将灭去,因为没有不生灭心作为所依,造成成佛将无法尽未来际解脱,终将再轮回生死,如此则失去成佛之意义。因此可以知道把第八识当成有为生灭法之过失真的是很难说尽的,这也就是 佛世尊叮咛的「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修学者绝对要认真看待这个告诫。
因为上面所述,张文对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错误认知,就会引生出下列的错误修学方法: 【唯识建立「赖耶缘起」解释万法如何出生,不是因为解脱成佛需要知道或是观察阿赖耶识,而是要建立一套更完美的理论解释现象的运作。】 (请参考:正觉法义辨正:张志成——阿赖耶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是依四缘生起的「依他起性、生灭的有为法」)
【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佛法修行的观察对象是一切你可以感知的现象(一切法),在这段话里面用「转识」代表,这些现象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所生,但是我们观察的对象不是阿赖耶识,因为它不是能够被观察的对象。】 (《我的菩提路》(五之十七):张志成——正觉的「现观第八识」是「国王的新衣」?(上篇)https://langyage.pixnet.net/blog/post/28372480 ) 【于六入、五蕴观时,他不必理会,因为你见道前观察不到,见道也不需观察它们或找它们,这个很重要的是,大家要把这个东西丢掉,把第八识、第七识,他只是为了唯识理论的圆满,一直在提这两个,它并不是没有,而是你现在的观行根本不需要理会第七识、第八识…。】 (《佛法基础知识概要》系列讲座 第三课 阿含、十二因缘、百法与断我见 ── 张志成老师讲 2020年8月29日,1:27:17位置开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CsGg3A2Bk
也就是张文中主张修行者是不需要观察万法根源之第八识阿赖耶识乃至处处作主之第七识意根,这当然是令佛法实证者非常惊讶的说法。观行第七识的部分在佛法的修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祂是恒审思量之心、是现识,也是前六识的染净依,观行时不理会第七识会产生极大的问题;但本文暂时不对这方面作探讨,而主要以张文所主张之不需要观察第八识所引生之问题来作论述。
在圣教中明白开示「三界唯心」,既然是由种子识阿赖耶识来出生一切法,那怎么可以不观察这万法根源的第八识,这样如何去正确了解一切法之生住异灭与舍离染污法成就清净法之种种因缘与道理,乃至了解与验证无生法忍之「诸法不生不灭」(譬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云何名无生法忍?知诸法相常不生,诸烦恼从本以来亦常不生。)虽然未悟者无法现观阿赖耶识,但是他在悟前观行的过程中也必需要依止于八识论与第八识是不生不灭的正知见,而在历缘对境中观察诸法,这才是摄属于正确的「道谛」;而已悟者可以现观第八识,因此说他是已经入内门修学,所以智慧就可以快速增长。乃至想要证得大乘见道的人,都必须修四加行;但四加行的内容即是能取的七转识是空性,所取的五色根与六尘相分也是空性,故名所取能取空,这是大乘见道的前提,可见亲证阿赖耶识才是学佛人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大乘见道之目标;但是张先生可能读不懂,所以才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成就大邪见。
张文中因为误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生灭有为法,认为第八识如来藏不是禅宗证悟的目标,因而错误的主张修学者不需要观察第八识;但禅宗有名的默照禅与看话禅二位祖师都说,开悟是证得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所以张文显然说错了,否则就是故谤禅宗祖师悟错了。
另外张文亦错误的主张阿赖耶识「不是能够被观察的对象」、「见道也不需观察它们或找它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阿赖耶识能够出生万法,又是不能被观察与亲证,如此与数论外道的「冥谛」又有何差别呢?又 世尊就不必破斥数论外道的「冥谛」了。因此从上面的说明也就可以知道由错误的目标「灭谛」,就会引生错误的方法「道谛」,这是我们大家都要非常小心的。
在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1中开示:【观心知心通达心相,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要成就般若度需要「观心知心」,这当然包括了最重要的第八识在内,因为第八识出生一切法,是一切法的根源,怎么可以不观察祂而能够得诸法实相、成就般若波罗蜜乃至无生法忍的功德。
包括琅琊阁众人信受的《大智度论》卷53中也开示:【复有五种菩提:…三者、名「明心菩提」,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所谓般若波罗蜜相。】所以琅琊阁众人除非是如同其在9项总结重点之第5点所说之「唯识所讨论的理论,离我们现阶段的程度非常遥远」,而暂时「不用花时间钻研唯识,先确定「我见」的定义,每日坚持做功夫」,否则将来在成就功夫之后,就必定需要能够现观第八识而证般若,乃至观行第八识非安立谛才能证入无生法忍。
张志成先生在其”《我的菩提路》(五之十七):张志成——正觉的「现观第八识」是「国王的新衣」?(上篇),2021-01-26”一文中亦认同《成唯识论》卷9:【此真见道摄彼第四现观少分,此相见道摄彼第四第五少分。】也就是在第四观中需依非安立谛作观行,如此才可以成就真见道,而此处之非安立谛当然指的是《楞严经》中开示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如来藏本妙圆心」,因为是本来自在之本住心,所以才是真的非安立谛。
然而此处《成唯识论》明白开示相见道之观行内涵较真见道宽广而「摄彼第四第五少分」,同时亦开示相见道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既然真见道在相见道之前,而且具足真见道与相见道二种见道才成就初地入地心而「生如来家」,并将转入初地住地心而「住极喜地」,同时真见道只摄「第四现观少分」,不具足相见道「第四第五少分」之观行,当然是无法「生如来家」,然而琅琊阁众人却仍坚持真见道就是入地「生如来家」,而不允许七住位成就真见道,此种缺乏逻辑性的主张,真是令人不解。
接者,有关于无生法忍,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中,有一段极为重要的开示:【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也就是要成就无生法忍,首先必需要能够分辨何者为「离前尘有分别性」之真心如来藏,也要正确了解「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之「三界唯心」的道理,而这个「清净妙净明」的真实心也是「性一切心」,祂就是能够出生一切法而与一切法的体性相应的不生灭之真实心第八识,也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由此如来藏直接或间接出生,所以诸法之间并不是像张文所说完全独立无关、自成体系的。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