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导师答张晋荣辞职信 1

 

平实导师答张晋荣辞职信

正觉电子报

本文摘录自正觉电子报第154

编案:张晋荣先生请辞事件之说明及回应——

由于张晋荣先生广发信件表示其请辞教职、退出正觉同修会,并提出若干法义质疑,为令同修了解实情,避免被其邪见误导,故 平实导师特为本文回应说明。

 

张晋荣于2021/1/29夜间致信平实导师,请辞亲教师职事,其来信之第一段文字如下:

平实导师尊鉴:阿弥陀佛!

  讲堂于8月份时在课堂上播放会员大会光盘,后来有几位学员小参中询问琅琊阁议题,由于当时弟子不清楚,于是先告知学员于了解后会将结果向大家说明,请学员们先安住。但后来家里发生些事情,也一直没太多心思及时间去深入了解。直到11月底亲教师会议中讨论到琅琊阁议题,弟子清楚了讲堂针对琅琊阁议题的处理态度后,决定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向学员说明研究结果。然而,弟子于研究中仔细比对经论,却意外发现以下重大疑点,基于身为弟子的责任及对于导师的情谊,弟子应将这些重大发现禀告导师,希望导师能够审慎思考。

 

平实导师对此作了回复,如下楷书文字:

晋荣:

  我同意您的辞职。

  佛法修学最怕以少知而认定自己全知,以所知不足故,便于佛法心生怀疑,以致退转,还自以为增上。今敬覆如下:

平实导师评述:事实上自从平实弘法以来约三十年的时间,这类法难事件已经三起,这一回只是少数人由于英译平实的书籍,在事相上对干部不满而引生对法义的质难,希望将正觉同修会瓦解以后,令干部们只能离去,令其心头得以获得安慰;于是引生同一类人乃至后续某些人对另一部分事相上的不满而发难,这回张晋荣事件属于后者。

  但他并未先与平实讨论法义事相上的问题,因为他所提出的不是法义本质上的问题,属于法义上的事相问题;并且是在课堂上即打算先行告知正觉的学员,而非先与平实讨论,取得共识然后于课堂上公开。后因助教老师等人认为这样不合体制,加以劝阻,然后才以信件向平实请辞并提出质疑。

 

张晋荣来信辞去亲教师职事时提出的理由,以下是原文(为免造成误解,故援引其原文):

一、是否符合入地菩萨条件问题

(1)、依据《大乘入楞伽经》卷3〈集一切法品2〉,世尊明示,入地菩萨一定要蒙诸佛的两种加持。为令能远离魔业诸烦恼,为了令不堕声闻地故,为了令速入如来地故,令了所得法倍增长故,所以诸佛以加持力持诸菩萨。如果没又〔有〕经过诸佛的两种加持,彼菩萨便堕外道及以声闻魔境之中,则不能得无上菩提。所以,如来以加持力摄受诸菩萨。

(2)、依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91,世尊明示,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趣入正性离生。因为第四静虑才能让最初趣入正性离生,证会真如舍异生性,也就是一定要证得四禅,才可能证会真如舍异生性,才可能入地。

  导师虽于《灯影》书中说明「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两种入地菩萨情况,但弟子经过与多部经论比对后,事实并非如此。若有反驳说「因为过去世已入地,已得佛加持过,但此世证量只是尚未显发,实则已入地」,此种说法有大过失,譬如:众生过去世都曾经得过四禅,但此世四禅证量尚未显发,此众生此世可自称有四禅证量吗?显然不行。若是此众生未显发四禅证量前自称有四禅证量,显然是大妄语。此粗浅道理相信不难理解,因此,弟子于此提出经论证据及疑问,希望导师能反思自己是否有完全符合经论之入地菩萨证量发起,如果没有或是只有局部,则极可能已误犯大妄语等恶业,因果严重,劝请导师审思。

 

平实导师对此以信件作了回复,如下楷书文字:

一、入地的条件:

 1.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一切佛语心品〉:

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魔悕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1]

这是说入地之时必定有佛加持,然我所说是入地的条件,不是入地时会有什么状况;若未有这些条件,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若有这些条件,自然得佛加持,不需再言之。

 

 2.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401卷~第600卷)》卷591:

「又,舍利子!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趣入正性离生,证会真如舍异生性;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皆依第四静虑,方便引发金刚喻定,永尽诸漏证如来智,是故当知第四静虑于诸菩萨摩诃萨众有大恩德,能令菩萨摩诃萨众最初趣入正性离生,证会真如舍异生性,最后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2]

  这段经文说的是最后身菩萨证得金刚喻定成佛时,要依第四禅而证,以此为最胜故。因地之时,若能以第四禅而证则是最好,名为最胜见道;若无第四禅,则应有初禅(证三果)或二乘见道及大乘见道时应有未到地定作为支持;如是之理,根本论中说之已多,在增上班的课程中,您听过忘了吗?

  又,您所举的上述经文中,未曾说到大乘见道必须要先证四禅,您的所引成为引证不当。其他的众多经文中,也没有您所说的必须第四禅方能见道的经文,您可否再寻找经文来让我看一下?又禅宗祖师百人之中难有一人已证四禅,那么您认为他们都是大妄语人而现在住在地狱中吗?

  您所举此世比较过去世有无证得禅定的道理,与大乘见道或是否已得佛的加持,不是同一个逻辑,不得据以为言。因为往世若曾被 佛加持过,即是加持过了,难道 世尊必须每一世都来加持?何况菩萨此世重新证悟后并非是在初地,而是更上,有必须或必要再劳世尊前来加持吗?因为加持的事只在入地及十地满心位中,一次即足,不必重复多次,而其他诸地则都不必要,只有在七地时需要诸佛加持而入八地。

 

  我所说戒定直往戒慧直往的事,只与意生身何时发起的事有关,无关于如是法义,不应引来申论是否必须第四禅方能见道的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