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55 | 花瓶或人脸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55 | 花瓶或人脸

先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您最先看到的是花瓶?还是两个人的脸呢?这是一张心理学中常用到的图片,用于说明“知觉的选择性”。网页上对此作了如下的说明:“这张图片里,我们可以看成是两个人的侧脸;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花瓶。产生这种“两可”的感觉,是因为知觉选择对象的不同。当背景选择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结果也就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人们对事物知觉的范围是有限制的,不可能将所有感觉都纳入自己意识里面,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出知觉的对象,这样的特性称作:知觉的选择性。”


     为什么要先摆出这张图片,末学想说明什么问题呢?别急,后面自当分晓。

    首先说,最近看到陈永泰师兄的一篇文章《被正觉同修会戒律院约谈的体验、省思、建议》,据说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很高,评论区有很多人留言,琅琊阁因此又将这些留言专门复制粘贴下来做成两篇留言精选集,许多留言呈现看似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但是这样逞口舌之快之后,会在我们的八识心田中留下怎样的种子?日后他时又将怎样偿还这些业种呢?看到评论区的这些留言,不禁让人头皮发麻,心中唏嘘不已。  

 

     从陈永泰师兄的文章看来,事情的起因与经过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近年来琅琊阁们不断发文攻击诋毁正觉,一些同修或许会受到他们文章的影响又无力辨别、彷徨无措,亲教师处于救护的心理,找到相关的人来了解情况进而为他们释疑,让那些已经走在悬崖边上的人能够及时悬崖勒马,以免伤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亲教师应是辗转得知陈师兄正在与琅琊阁们接触,为了搞清楚陈师兄当时接触的有多深,知见是否已经受他们影响,是否还有挽救的可能?所以才会安排了与陈师兄的谈话。从救护众生与护念同修道友的角度来讲,亲教师与菩萨们的行为言语没有任何可非议之处,即便有些做法从陈师兄的角度感觉不舒服与不自在。但是如果能够体会到亲教师出于悲心与善意,自然能够释怀,反而会忏悔自己内心不清净的作意与烦恼。


    反之,难道亲教师在得知陈师兄可能已经受琅琊阁等人之邪见影响以后,仍无动于衷,没有任何作为,不找陈师兄了解情况并作可能的劝解,何以符合菩萨戒“饶益有情”的精神?可是,陈师兄辜负了亲教师的一片爱护之心,没有接受老师的摄受,没有将自己所知道所疑虑的直心向老师们道明,并请求老师的开示,相反,他处处闪躲防备,竟觉得这次谈话是刺探他的隐私等云云。


     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的陈师兄内心其实早已有了动摇,他对正法有疑?对亲教师有疑?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亲教师向陷入井底的陈师兄抛出的救命井绳,却被陈师兄当做毒蛇一般,忙不迭的甩掉并嗤之以鼻,进而发展为后来他退转、发文的一系列事件。如果他当时能够放下戒备,直心向老师们坦白自己的想法与种种疑惑,大概会有不同的状况?末学相信对正法坚信不疑的人,会认同末学上述的看法;但已经背离正觉的人,或者会不以为然,因为他们已经坚定的认为正觉有问题、导师有问题、亲教师有问题,整个正觉就是一个大阴谋云云。


    回到最开始的那一张“两可”的图片,是人脸还是花瓶?在于您选择的背景之不同,就这张图来说,本身没有孰是孰非。今日在正法的道场中,您是选择以老师的悲心与善意作为背景来看待他们的一系列作略,还是选择以自己心中的烦恼、染污作为背景来看待,结果当然大相径庭。


     另在陈师兄文章后面评论区留言的许多同修们,看似已经失去对正法的信心、对导师的尊重,所以他们才敢大放厥词,就像世间不修行、不信因果的凡夫一般,看到这些评论,也让末学深刻体会到导师常常说的一句“菩萨不是人干的”。


    世间人也只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菩萨却是要做到人若犯我,我却还要修习忍辱,生起更大的悲心与愿力来救护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赶紧忏悔罪业以免除来世长劫的苦果。善知识因为没有示现神通,纯以无生忍、无生法忍的智慧来摄受学人,这些闻所未闻、甚深及甚深的如来藏妙法,若不是大菩萨再来,这千百年来,我们何曾得闻?可是菩萨送法来,却还要被人辱骂、糟蹋,过去听到导师这样说,末学难以理解,现在看到评论区的留言,也终于明白了一点“菩萨游戏人间”的艰辛与不易。菩萨果真不是人干的!


    陈师兄在文中说:“我因为想了解琅琊阁的法义和正觉的法义有何差异,参加琅琊阁的群组去听闻论义佛法,并没有违犯任何戒律,结果被戒律院动用组织力量,侦伺、监察,加以约谈。并且发现,被侦伺的学员不只我一人。不晓得读者们和正觉同修们有多少人正在被侦伺?佛弟子本来就应该多闻多思惟,才能增长智慧。佛陀在世时,任凭弟子们游化四方,参加外道论义。


    21世纪的民主自由社会,阅听义理更是每个人的权力。正觉这种行为违背言论思想自由,必须予以公开,让学员和世人知道。戒律院变成了思想侦查组织,思想控制机构。荐请正觉加以检讨改善。戒律院的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都很有需要改善之处。正觉应该廓然大公让学员自由听闻、思惟,比较琅琊阁和正觉法义,利益学人。不应该动用戒律院去监察、去侦伺有哪些学员在听闻阅读琅琊阁讨论法义,限制学员听闻思惟各种说法论义的自由和权利,进行思想检查,正觉的做法,违反佛教多闻熏习思惟简择的精神,也违背民主时代的阅听自由和权利。”(文中暗红色处理是原文呈现)陈师兄拿出“多闻”这一条来诟病正觉不允许学员看其他管道的法义论证,表面看起来言之凿凿,实则是曲解了导师与亲教师们的良苦用心。


    首先,末学想说,“多闻”是建立在正确的佛法论义之上的,我们应该多闻熏习正知正见,若是邪知邪见,我们则是应该远离不是吗?


     那么有人会问:我不去读琅琊阁的文章,怎么知道他们的佛法论义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似乎言之有理,但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您对正法还没有具足信心,您的基本知见还没有建立并坚固,所以还不能心得决定的依止于导师和正法,所以还要四处张望,心中疑惑说不定有说得更好的呢?如果您从来没有接触过正法,想要多听多看多比较,这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应该的,可是如果您已然进入正法,并且已经熏习正知见有不短的时间,却依旧无法安住下来,这可能就是从过去生到现在熏习正法的时间还很短的缘故,如果是这样,善知识希望我们不要急着去涉猎其他人讲的佛法,这难道不是出于护念之心吗?


    可是有人却要将这种护念之心曲解为对他们的控制与眷属欲使然。他们不相信真善知识的心是何等的清净与解脱,他们以自己被无明与贪嗔烦恼所覆盖的心来妄自揣度大善知识的作略,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啊。可是说不清也还要继续说,因为菩萨不舍众生啊!


     当初若不是平实导师破邪显正,为我们指明当今那些有显赫名望但所说佛法错谬的大法师、大居士,我们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判断他们是邪师吗?


    即便我们凭着往世的善根福德,能够感觉某些善知识所说的佛法有误,但若不是平实导师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的为我们辨明邪师说法究竟错谬在何处,我们如何懂得辨别与远离?就说这次琅琊阁们所主张的法义,其实有何新鲜之处?过去的法难中导师已经一再出书为文、引经据典的辩证过,可是还是有那么一些菩萨们文字障深重、慢心深重,跟着前面翻车的人在同样的地方继续翻车滚下去。导师已经辩证过的邪知邪见,已然闻熏过正法、有一定知见基础的人尚且不能识别而被邪见拉走,对于外面如恒河沙般的邪知邪见,我们究竟有几分把握能够识破其中淆讹之处而得以全身而退?


     善知识劝我们要小心外面的各种说法,在没有具足慧眼乃至法眼之前,不要轻易涉猎,何错之有?有人不识善知识之悲心与良苦用心,自不量力、飞蛾扑火,害了自己卿卿性命(法身慧命)不说,也可惜了善知识的一番苦心与教导!


    可见,邪之与正并非是那么容易辨别的,有时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正法,我们当然应该多闻熏习,但对于外道邪说,我们应该远离。我们目前的能力若不足以辨明真假正邪,那么善知识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努力循着善知识所指明的方向前行,待日后我们修行有成,具备拣魔辨邪的能力了,再来广泛了解种种外道说法,用以储备方便善巧来摄受林林总总的众生。


      看到评论区的那些留言,末学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写这些诽谤言论的人每周二还在继续去听那位七旬老人风雨无阻的免费为大家讲经说法;不敢相信其中更有一些已然在增上班上课的学员,你们没有在被印证开悟以后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见与智慧,努力降服性障烦恼,反而在此大肆宣说对恩师不恭敬的言语。


    如果你们真的觉得导师的法有误,就大大方方去找导师理论,或者你们自觉理论不过导师、不敢前往,你们也可以选择默默离开,权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不肯离开,还是继续去听导师讲法,然后躲在这里匿名发言诽谤与辱骂,这是何等心行?世间凡夫尚且不屑如此作为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蚁穴就是我们心中或大或小的烦恼。


    我们不能善于呵责烦恼,就会让烦恼牵着鼻子走,造下恶业而不能自知。


    一切都有因有缘,今天有琅琊阁们及其追随者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进入正法修学多年、无功而退,反咬正觉、反咬导师,这发生在五浊恶世也许并不应该太过去惊奇!众生本然如是!正法需要复兴、需要将喇嘛教驱除出佛教净地、需要矗立正法幢、让早已被邪师众们改得面目全非的如来藏正法得以重见天日,这一切的佛法大业都需要大量的菩萨们来参与完成。所以正法需要摄受更多的菩萨们发起菩萨种性,为正法的复兴伟业发光发热。信心坚固的菩萨至此也得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累积福德、消除性障尤其是慢心、培养定力、增长正知见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送上导师在《识蕴真义》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成矣在先,足见善知识早已预料到学人可能的落处而警示在先,如今琅琊阁们的所作所为并未出导师预先的告诫之外,只是可惜了他们不肯听取与警惕,撞了南墙亦不肯回头矣。


    《识蕴真义》书中云:

“…评论他人,特别是评论大善知识,最好免之;否则,万一误评误断,成为诽谤大乘四众贤圣僧,成就谤贤谤圣之大恶业,腊月三十到来,救之不及,后悔已晚,岂不是世间最大的愚人?何以故?修学佛法本是善因,这一世却因为修学佛法、欲护正法而造下诽谤正法、诽谤胜义僧之重罪,自以为是在护持正法,却成为下堕三恶道之恶因,以如是善心而得恶果,岂不是世间最大的冤枉?却又只能怪自己性障深重、所知粗浅、有眼无珠、不辨贤圣,怨不得别人。这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大善知识出于人间,有利有弊;利者,捞漉几个有智慧底;弊者,令少闻少福众生起瞋谤法,转堕地狱。


     特别是末法之时,证得无生法忍的地上善知识出于人间时,更会有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一者使善根具足的学人,非唯得以证悟,而且可以进修初地道业,日进千里,一世便入初地,深得大利;二者使少福少闻之新学菩萨,因性障深重而闻之生谤;或因部分声闻种性之法师执着僧衣故,执着自己的僧宝表相,而非议在家菩萨所宣扬的“闻所未闻”的胜妙正法一切种智,因此谤法之故转堕三途,便成大害;是故大善知识出于末法之人间而示现为在家相者,于末法时之佛弟子众,固有大利,亦有大害,成为两极化的现象。


    复因胜义僧之义少有学人知之,每以为出家身相方是僧宝,而不知小乘法中一至四果之在家人亦是圣人,更不知大乘法中已见道之菩萨不论在家出家,都是胜义僧;尤以等觉菩萨多现天人在家相,现成可见的例子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维摩诘、地藏七大等觉菩萨中,唯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是故地上菩萨为除微细习气种子故,证量越高者越少现出家相,此即是华严五十三参中所示现者;然而地上菩萨示现在人间虽有大利与大害,如是大利抑或大害,皆由众生自造,非干大善知识自身。只是众生根性差异故,伴随大善知识而出现之现象罢了!得大利者深可庆幸,得大害者则唯能责怪自身有眼无珠、性障深重,怨不得大善知识也!”———《识蕴真义》


   祈愿正法弟子们永不退转于正法!


   祈愿造下诽谤恶业的菩萨们早日忏悔清净,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