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24 | 高铁 2

 

()善抉择


  南下列车滑离板桥站时,座位后方人声骚动,有声音说:车厢8,车厢…,座位7E,这里...这里...,那是我的座位号码。


  一群人围着到我这排。不可能重号,这么多人。我站起身,对着其中拿票的那位先生说,请先看看班次,印在右上角。他一副茫然,我伸出手,接过票子帮他看。


“看,这是下一班车喔,这班车是 809,这里,跟我的票上号码不一样!”


  这时,听见后座一位小姐建议:“可以下车,搭下一班!”刚刚握票那位先生急着问:“下一站是桃园吗?有停桃园吗?”


   我看见他身边,弓着背、拄着拐杖的白发老阿公,后头还有小小的阿婆。我又多事多嘴,建议他:“不用下车,就搭这班车啦;后面有自由座车厢,大家都有位置可坐。”


  “这班有到台南吗?有到台南吗?”握着票,他急急追问。  有!有到台南!我很肯定地告诉他。


   “老人家上上下不方便啊!不用再走,就坐这个位置,”我站起来,改变主意,向最靠近的老阿公说,阿公先坐下来;阿公显出好欢喜的模样,微弱地说谢谢、谢谢,立即欠过身子要坐下。


  原本座位旁的年轻女子,这会儿都伸着脖子,坐立难安的样子。我毫不犹豫地对她说:“走,我们一起到后面去找位子!”好似他是我的孩子一般。这样阿婆也有位子,与阿公可以两人一起坐。


   那位握着票的家人又问,那要拜托人家让我们一起坐喔?不用拜托啦,有意愿的人会自动让啊,目前先在空位坐下。


   可是台中以后,我们下车,这位置可能会卖给别人喔。要换到自由座车厢。


   眼角看见阿嬷已经坐在另一侧的空位上。我快速迈向后一节自由座车厢,一跨出车厢,走道里站着人,再抬眼,透过车厢玻璃,只能看见几个人头重迭着,完了,用眼视都无法通透车厢,车厢走道上挤满了人!


  “真是对不起,害你没得坐!”我转头向小女生道歉!她说没关系,没料到清晨车班会爆满,像周末长假期似的塞爆了!“幸好没让老人家过来,他们怎么走喔…”我自言自语。

 

   新竹站,乘客下车,自由座都是空位,小女生指指9车厢,问说这边是自由座?“是啊,可以先进去喔!”我鼓励她找位子坐。我赶紧回去8车厢,想教刚刚那一群人,现在可以一起挪到自由座。


   可是原座位都空无一人,咦~~


   想起方才车子摇晃中,还曾探头往8车厢内部看,那时座位旁,方才那群人中穿花衬衫那位,弯腰与座位上的人交谈。是啰,他们终究还是选择下车,搭下一班车。我坐回自己原先的空位,针对这件事,思考应该如何改善处理方式。


   是否应该自始,就像车厢的大众,静默不语、闭目养神或者看手机,反正事不关己;顶多说一句:“这班次不对,那可以下车,搭下一班!”结案!

 

   可是这样作,心中不满意,我们得要解决人家眼前的问题,尤其还有两位行动缓慢的老人家随行,他们一群人从台北上车,列车都要离开板桥站了,才走到车厢座位来。


   当时全列车将近千人,他们握着相同的座位号码,搭错车,一群四人赶来与我相会;当我安顿好的时候,老阿公欣悦的神情犹在眼前,我怎能提出要他们下车,去等下一班车?


   既然挺身出来处理,理应为他们选择最轻松、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他们都已经提早搭上这班车,列车南下,并且会停靠台南站,当然优先建议继续留在车上。同时安排让老人家不需再走动,立即可以坐下。


   虽然他们最终选择下车,起码这一段行程,阿公阿婆是有座位。再说,桃园并不是所有南下列车必停之站,他们那班台北出发的车,不知道届时是否会停靠桃园站。他们若再次搭上车,要配合原班次座位,还是有风险。


   经历了这件事,不禁联想到讲堂遭遇的一些波澜。


  大伙在讲堂持续上课至少十多年了,我们从初始的茫无头绪,克服听不懂的阶段,随着老师们次第的教导,对佛法的整体内容,逐渐架构出大纲轮廓;也可以将佛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发觉周遭人际关系、事务处理的微妙转变,种种切身的领纳受用,内心庆幸是正法道场,也如师所教,稳定地迈向菩萨修行之途。


    如同有经验的乘客,发现座位重号,能立即就手中的票,指出分辨班次,也告知这班车,确定可以抵达目的地台南,也安排座位给两位老人家,也建议有自由座,可以全体坐在一起。依于这种种,真的是可以安隐乘车南下。


   可惜的是,安顿好之后,我即离开原位,他们沿途却回味旁边的声音:下车下车!竟然就发酵,决定下车。老人家一定是慢慢跟着走,终究,年轻人选择下车。


   再回来说今年初,全球爆发新冠病毒疫情,讲堂配合疫情期间之隔离、停课政策,正好让我们能够在家中摄心做工夫,没料到有另一种心毒爆发,浮上台面!


   暂先举出这位志成同学不再学习的理由,是他否定在正觉所学之法,要下车接着,以他认为饱食佛法的角度,引用经论说文解字,旋转繁复,犹如一层层的漩涡,让读者尝试阅读的结果是:看完后句,忘了前言。其实,同学们以在讲堂熏习过正知见的眼力,只须任选重点一、两句,如同能看透射击手打靶,瞄准时有偏差,失之毫厘,天地悬隔!何况佛法的修学?


   然而,比这件事更有趣的现象,是同学之中,竟有人跟着呼应,要下车!忍不住只想问呼应者一句话,有“看过”,或者“看懂/看穿”,志成前同学的任何一段文章及解释内容吗?请先静下心想想,再回答。若不曾看、看不懂,请问,是在呼应啥东东?原本搭着平稳、安定向前行的佛道列车,听见有人嚷嚷,却也莫名要跟着下车,是命太好,吃撑了?


   志成前同学的案例,只能以心理学所称之“叛逆期”的心态来譬喻,像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迫切地想以成人自居,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想要有自己的成人表演舞台,得到社会大众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然而本身尚无独立能力,外面的世界,有多少的路人甲乙,谁理你?


于是他将表演平台选在自家耍酷,毕竟都是家人,曾经多年一起成长,又向来获得家长的疼爱,当然全家上下,都会是现成的关注者,有基本观众群,如此这般,多少也能满足志成前同学的心愿,刷存在感,享受世间滋味!再说,孩子都喂养了这么多年,哪个家长能举起手,一拍子打扁孩子的嚷嚷及涟漪?反倒是我们这些兄弟姊妹,看着一整锅米饭里的小黑点,只能摇头、叹气、再摇头。还有旁边一些不甘寂寞的弟妹们,似乎有些心神荡漾。


   请想想看,当初我们进入正觉的初衷心愿是什么?如同志成前同学一般,急着上台展演肠胃里的饱食吗?


   如果不是,如今也想跟着热闹嚷嚷下车,还先请回头看看我们全车这些兄姊同学,每周每周持续上课,随学本来就是家长的导师,充实法乳正知见、消除性障等次法,依着菩萨道节奏,继续高速前驶,迈向增长般若智能的目标,这原本都是大家的共同心愿,修行菩萨道,利乐有情,不是吗?


   请问,半路下车能作啥?当初,志成不也是跟车吸吮法乳十来年,而今自认饱食,足够上台示演法语,比家长还行,显现自立门户;目前他还只能先在正觉的环境下,自家同学中,藉新鲜感赚取点阅率。俟嚷嚷下车的同学数量累积成气候,招生成功,才能隆重脱离正觉,真正独立。眼前自愿跟着下车的兄弟姐妹们,目送家长的高速列车驶离,暂时只得停步,先窝在家中,拥抱着网站,心甘情愿地等待未知的班次。


   每个人的叛逆期,迟早都会成为未来的回忆,若从无量的生命周期来看,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短暂失智所造作的果报,引发未来久劫蹇滞穷愁,理当自己承担,然而,原本安稳地在车上前进的家人同学们,糊里胡涂闭着眼,也跟着下车?所为何来?


    想想呵,家长开课宁愿不上,停滞家中混日子,这种心中的贫穷,损失可是太长太久喔!


   确实,我们要有善抉择,能有善抉择,得先具备有福德智慧,要有福德智慧,得先有布施、持戒、忍辱,哎,真是环环相扣耶。


   咦,就一个让座,会牵连这么多!


   果真是般若经文所说 ——“菩萨修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