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23 | 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5)2

 

        大慧宗杲禅师提倡看话头、参话头动中定,大力斥责悟前打坐修定


       (二)释惟护说:
       佛陀领导下的所有大小乘弟子们的修行过程,几乎成天都是在蒲团上度过的。萧老师今天标新立异,搞出个正觉特色的“动中禅”,与佛陀的禅定法门划清界限。成为你“新教主”的体系法门。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释惟护说:
       静中定里,心不分流,置心一处,才能做更好的观行,智慧才能出生。动中定无相念佛,在走路,做事中忆佛,又要观察来往车马行人,这就使意念分流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又分神去做观行吗?所以四禅八定的修行过程。几乎都是静中定完成的。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释惟护说:
       为什么要把盘腿打坐(静中定)的人几棍子打出去?目的是为了打压,抵制,排斥十方诸佛流传下来的禅定(静中定)法门。你不能用你的动中定法门去打压排斥其它的静中定法门。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天童宏智禅师当年已是教导静坐的第一好手,默照禅在天童手上如日中天,弟子精进打坐以为日课;然而直到天童舍寿时,还是没有弟子开悟,其道场传承已然断绝,最后是由 大慧宗杲指派 克勤圜悟祖师一脉兼任其山主,这默照禅才勉强维系住法脉。故当问惟护自身资质与静坐之精进程度,可否相比于天童座下之专业出家人?

       佛世时弟子众在山林树下思惟 如来所说法,进行禅观(而非静坐住于一念不生之定境),先观行蕴处界苦、空、无常、无我,本身依未到地定的定力,观行之后心得决定,不起断常二见,最后得断我见。如是对蕴处界之观行,固可在静默处,亦非静坐修定之法,惟护知之乎?

       后代静坐者则往往落在断除妄想上,又不知禅观之观行要领,及蕴处界观行与禅门参究之间的差异,便误会禅宗须“成天在蒲团上度过”;然禅宗名句是:参禅不在腿,念佛不在嘴。六祖也破斥过静坐求悟之人,想来释惟护都已经忘了。当知三果人及慧解脱阿罗汉不修禅定也有初禅,依于未到地定而断除欲界爱时即发起初禅故;乃至凡夫只要有未到地定而且降伏了五盖也能发起初禅,无须坐断腿或坐破蒲团。大乘见道是般若慧,更与蒲团无关;禅宗公案记载,无有真悟祖师是在蒲团上静坐一念不生而开悟的。大乘学子当先作蕴处界之观行,断除我见后,才得参究般若禅;当知观行蕴处界虚妄与参究真心所在全然不同。

       第一义无门可入,非是语言文字思惟用得上力,都在出坡杂务中悟入,所以参究时静坐修得的定力全用不著,反而是动中定最合用。若无之前的观行确认蕴处界一切虚妄、无动中未到地定之定力作基础,也谈不上参究。所以,西天传法时,衲子日夜精进,千人、万人之中只取一人,得入堂奥;绝非浅学可于此处说动说静。当知无门之门名为法门、无禅之禅名为正禅,何可轻易得入!无怪乎惟护在 平实导师帮助之下虽得悟入,下山却又忘失了,足见其因缘未熟之一斑。

       释迦如来成佛前,亲自示范证明禅定并非究竟;禅定是作为工具,而非法身慧命的本身。然执以静中定来求开悟,一直是禅子们的禅病;禅师为救此病,说明定境非是禅悟。古时中国禅宗广传,只要这学人性障、事障少,四威仪中仍可定力澄湛分明,再获得正确教导(指引),时节因缘成熟就能悟入。渐渐地,环境丕变,根器随之下劣,大慧宗杲禅师便施设看话头、参话头,教导学人在行住坐卧中,应依动中定之定力参究,动中定力遂成悟入的敲门砖,即是禅门有名的话头禅。然今人根器更不如古人,再无动中定力可直接看话头;平实导师于是施设无相念佛法门,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专忆一佛,令学子忆佛拜佛成就动中未到地定功夫;并施设礼拜多尊佛之方便,令学子于无相忆佛拜佛中更得深入及锻链思惟观的功夫;此阶段完成后,礼拜时再回复专忆一尊佛;然后再直接转为看话头,衔接回 大慧宗杲禅师的看话禅。即此无相念佛法门是修定的法门,可传于末法九千年至正法灭尽,以其作为参究话头、参禅之前方便,何可责为不重视禅定?

       平实导师于《无相念佛》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书中,将无相忆念拜佛之方法,分成十个更为深细的修学次第;如学子先已能于无相忆念拜佛时净念相继,及至四威仪中亦皆净念相继后,即可动静兼修:“静坐时不一定要盘腿,靠在椅背上坐也可以。坐的时候要无相念佛,念佛时去观照忆佛的念是否清晰?……练到静中也可以不断,动中也可以不断,忆佛的念会愈来愈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正觉同修会(台北),2008年6月初版十七刷。]又当知动中定力功夫成就,则外观、内观或内外观皆非难事。

       禅宗六祖惠能就大力批判专事静坐以求悟者:“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又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8,中22-25。]对于专心断除妄想、追求于境无念、以定境为禅悟的人,惠能更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8,中2-3。]如是对于以静坐断除妄想而求悟者,提出了严厉的批判。释惟护曾当众宣讲过《六祖坛经》,何忘之耶?禅宗更有“磨砖成镜”之故事,怀让禅师千古名言:“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指月录》卷5,《卍续藏》册83,页451,上14。]斥责一切坚执打坐求开悟之人。(释惟护已退转、忘失所悟,如同未悟。

       大慧禅师是有宋一代大弘禅法之最后一位大宗师,从来不肯学人悟前勤于打坐、静坐、修禅定,毕生严厉批判,所留下的法藏又多,影响深远,惹得清朝雍正胤禛这破法者气愤到昭告天下将这位大宗师视作异端,这与今日释惟护将 平实导师视作异端的行径如出一辙。当知 大慧宗杲禅师将精勤于打坐的默照禅称为默照邪禅,更说:“今时邪师辈,多以默照静坐为究竟法,疑误后昆[后人]。山野[大慧禅师谦称]不怕结怨,力诋之以报佛恩,救末法之弊也。”[《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3,下23-26。]“尚尔滞在默照处,定是遭邪师引入鬼窟里无疑!今又得书[信],复执静坐为佳,其滞泥如此……。”[《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2,中20-22。]大慧禅师破斥悟前静坐、打坐,同于 平实导师,又都提倡看话头、参话头;今日 平实导师被异议者编派为“新教主”,则历史上第一位提倡动中定、破斥静坐不遗余力的 大慧禅师也是提倡动中定,是否也要被异议者补上“第一任新教主”的标签?

       数十年来 平实导师已然声明正觉教团是大乘道场,不欢迎贪嗜静坐的人;当年黄蘖禅师遇到声闻异僧,就大声说要剁了他的脚后跟  [《古尊宿语录》卷48:昔日黄蘖和尚路逢异僧同行,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僧以笠当舟,登之浮去。黄蘖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早知汝,定捶折其胫。”异僧乃叹曰:“道人猛利,非我所及!”《卍续藏》册68,页340,下9-12。];如今 平实导师之喝斥,亦在警醒当舍声闻心态,及舍弃以定为禅的执取。然若仍执取静中定而不肯回头者,大可自往释惟护道场静坐去,以俟驴年马月得悟、得定。

       秽土精勤护持正法,须臾间功德即胜净土一大劫

       (三)释惟护说:
       萧老师讲得很清楚,明心开悟的主要条件是为你的“正法”多做事来修集自己福德。那些成天打坐的都是些不想为“正法”做事的自私小乘人…。萧老师你是出于私心自用,为了实现你的“教主”梦。需要多少的人为你的“正法”去做事,去布施,推广,卖书。而且,由你老婆掌控推广组,大权独揽,称为“首长”,对大陆进行推广布局,其志不在小。如果大家都去打坐了,谁人又来为你去做事?你的“佛教霸主”大业又怎样实现?
       [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七)]

       事实:《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大般若波罗蜜多》卷573〈付嘱品 第17〉,《大正藏》册7,页963,中24-26。]在秽土护持正法一须臾(一牟呼栗多,约四十八分钟)[“须臾”在梵文中有几个不同的说法,包括:kṣaṇa(剎那)、kṣaṇena(一念)、muhūrta(牟呼栗多)……。此处是采用牟呼栗多,根据《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2:“刹那百二十为一怛刹那……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故一牟呼栗多约为现今的四十八分钟。],所建立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 释迦如来嘱咐我们佛弟子应尽的职责。释迦牟尼佛是教主,如来藏正法是 世尊所传,不是所谓谁的正法。如果菩萨为众生开辟福田以供众生增长福德,便可责为“教主梦”,则 佛世以来所有菩萨都是在作教主梦了?是耶、非耶?而难道众生修福之后的钱财都入了执事菩萨口袋或 平实导师口袋了?还是福报被执事菩萨或 平实导师夺去了?惟护要气成如此而无根毁谤?其实也是惟护等人所应深思者。

       真善知识仰体佛意,宁愿冒著学子退转反噬的风险,也要让更多人证悟,以弘护正法;惟护忘却所悟而退转之前亦复如是蒙恩,如今竟无丝毫感恩之心而反噬之。当知末法万年之每一期的法主非同一人(虽有同一人的前后世为不同时代之法主,然亦是不同的五蕴身),以示现有胎昧及分段生死的缘故,如 大慧宗杲禅师继于 克勤圜悟禅师之后为法主。佛世受到 如来嘱咐的尊者、菩萨们也都会来,有的会当法主,如 舍利弗尊者(菩萨)来此担任法主,即是后世有名的 克勤圆悟禅师;亦如 玄奘、百丈、沩山、大慧、笃补巴等人都是来当法主;

       月光菩萨于末法最后五十二年现身,也是当时的法主;如是法主们都会宣说三乘菩提正法,从学弟子也一样将法主的法宝、法藏广传于世间。又当知圣位菩萨已断尽对世间一切名闻利养恭敬的爱著,方能证阿罗汉果而回心入地;故圣位菩萨至少皆可生于初禅天,下至欲界诸天。且欲界天人寿命至少人间九百万年[编案:四王天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五十年,四王天人寿量为五百岁,约是人间的九百万年],圣位菩萨岂须至此人寿百岁之秽土为求名利事?若有人因执取静坐,反来诬谤 平实导师为“新教主”、“佛教霸主”,若真是如此,则破斥静坐更力的 大慧宗杲禅师应被封为什么?

       大慧宗杲禅师对终日打坐者叮咛:“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长年打坐;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6,《大正藏》册47,页836,中3-5。]又说:“切不可被邪师辈胡说乱道引入鬼窟里,闭眉合眼作妄想……真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深可怜愍。”[《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册47,页921,中21-24。]当知学子一旦以定为禅,即无缘悟入。平实导师施设无相念佛为参禅前方便,帮助学子悟入,眉毛拖地至此。又学人若自无福德,开悟难如登天;平实导师慈愍故开辟多方福田,学人可藉推广正真法藏,弘扬及护持正法,成就大福田。若今日有人推广 克勤圜悟禅师、大慧宗杲禅师法藏,也是摄受众生的大福田,诸天欢喜。

       若成天打坐,福慧都不肯修,自是证道无分。从初住至五住位,都是在培植福德与定力,若学人一来不植福、二来又喜入定境去,即与求悟相背,自无悟缘。若如是者坚持培植福德会耽搁他的道业,如是一语,其与菩萨种姓更形背舍,令菩萨性消散故;当知福慧两足尊才是如来,故每一世都必须福慧一起修学。大慧宗杲禅师说执取打坐者是入黑山鬼窟,如是良药苦口,众生仍执迷不悟;便有后世糊涂人雍正胤禛大表不满,著《拣魔辨异录》毁谤宋朝大宗师 大慧禅师,今日释惟护实无须效法。而 平实导师及家人从来不涉入行政事务,惟护谤之又有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