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跫音——护持贤劫千佛(连载三)3

 佛陀知道后世定有如是声闻异见频生,故于《大般涅槃经》金口晓谕四众:

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者第一义和合。世和合者,名「声闻僧」;义和合者,名「菩萨僧」。「世僧」无常,佛性是常。如佛性常,「义僧」亦尔。[13]

 

即声闻僧是「世间僧」,声闻僧是「无常僧」,声闻僧证「世俗谛」,不在第一义上用心;如是「声闻无常僧」是「世僧」—非「常住僧」。中国学人本来归依大乘常住三宝,归依僧宝即归依「菩萨僧、义僧、常住胜义僧」,即大乘胜义僧,即平实导师所说「大乘出家、在家僧宝」;自然不取「无常僧」之「无常二乘圣僧」为归依处。

 

 佛世时,菩萨僧与声闻僧共住于僧团为出家众

 

 (三)释惟护说:【当年佛陀的僧团组织架构是,声闻十大弟子及1250人俱。佛陀的佛法传承,是以出家相的「住持三宝」西天28祖及一花开五叶的祖师来传播完成。】[14]

 

 

释惟护说:【文殊师利、观音菩萨、维摩大士都是古佛再来,都不能以佛自居,都是化现在家身……。】[15]

 

释惟护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是古佛再来,他来到佛的僧团中,都要服从僧团的领导而不能逾越佛陀的律制。一次在结夏安居时(46月),文殊菩萨比丘忘记请假就离开了僧团,待他回来时,掌管僧团的负责人摩诃迦叶尊者,就去击楗槌聚僧开会要处分他。这时文殊就以菩萨的威神力,化出百千个文殊。迦叶尊者辨不清哪一个是真文殊…,此事就不了了之。这就是「迦叶击楗摈文殊」的公案。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等觉菩萨以比丘身再来,都要归凡夫僧团管理。】[16]

 

事实:《不退转法轮经》说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边阿僧祇数」,而且妙觉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所住僧房亦在其中,称「文殊师利法王子房」[17](此经有异译本《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佛说阿惟越致遮经》。另《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同样说祇园中有文殊师利房)。《大方广宝箧经》说有一次僧团因大雨绵绵,僧众连五天无法托钵进食,阿难请示佛陀而得指示往诣「文殊师利菩萨所住室」;文殊菩萨便现神通于通衢中受大众施食,以神力集合诸食于一钵,令僧团共住尚未证得无漏的「八百比丘、万二千菩萨」僧皆得饱足。[18] 即知经典明说佛陀的僧团有证得无漏的菩萨僧与声闻僧,还有如是尚未漏尽的八百比丘、一万二千出家菩萨僧一起共住。释惟护之「当年佛陀的僧团组织架构是,声闻十大弟子及1250人俱」的说法与经典严重牴触,事实真相是:佛陀的僧团是出家菩萨僧与声闻僧共住。

 

 再依释惟护自述禅宗「西天28祖及一花开五叶的祖师」为佛法传承,此亦已经表明中国秉承大乘佛菩提道,由大乘菩萨僧传授大乘法,非由二乘声闻圣僧传授二乘法。禅宗之「一花」惠能得祖衣时,尚未披上僧衣,是在家人;禅宗五叶之「第一叶」沩仰宗,其祖师沩山灵祐禅师虽被迫还俗,仍是「出家圣僧」,从来无妨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证量。故知释惟护执着僧衣出家相,无有是处。

 

 

 文殊师利菩萨示现为在家相的出家大乘圣僧,故僧团中有文殊师利法王子的僧房;依示现在家相而不必僧衣袈裟,不现比丘身相;依法戒(法毘奈耶)示现出家故,共住于僧团中;非释惟护所说「化现在家身」之所知。菩萨僧与声闻僧共住僧团时,有现出家相如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出家相,即北传的《阿含经》和南传的《尼柯耶》所记载,人人清楚当来佛是弥勒佛,以遮止有人大妄语自称是佛),亦有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不现比丘相;如何有人依声闻见解恣意乱创名词「文殊菩萨比丘」?更非释惟护所编派的:文殊菩萨忘记请假。当知等觉菩萨本不受声闻僧(何况凡夫僧)约束,何况向其请假?又大迦叶质疑文殊时,佛陀命大迦叶直接询问文殊,由文殊菩萨摄受他。是故释惟护这个「菩萨要向凡夫僧团请假」之说,实乃无稽之谈。

 

 

 当摩诃迦叶尊者想要摈除文殊菩萨于僧团外时,佛陀即指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即现三昧神通降伏摩诃迦叶,然结局不是「不了了之」,事实是摩诃迦叶向世尊忏悔,世尊要摩诃迦叶向文殊菩萨请法。文殊菩萨随即解说大乘第一义,更开示摩诃迦叶:「『菩萨庄严』是『一切声闻及诸缘觉』之所无有!」[19] 即声闻摩诃迦叶没有菩萨庄严;既无,又如何像释惟护所说僭越身分来管理菩萨僧?世尊指示文殊菩萨现神通,即表明二乘僧无有资格管理大乘等觉菩萨圣僧,如何可说声闻僧是僧团管理人(此处则可称二乘羯摩师)?且上来已说文殊菩萨为大众筹食,此事亦非各入禅定之声闻圣僧所能处理;那究竟谁是管理人?

 

 

 《佛说阿闍世王经》说摩诃迦叶与五百比丘到文殊菩萨门外恭敬等候,要和文殊菩萨一起受供,文殊菩萨请摩诃迦叶在前面行,舍利弗与摩诃迦叶皆共说以文殊菩萨为尊;于是文殊菩萨在前,僧团菩萨僧在后,再来才是声闻僧—「从菩萨二万二千五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俱」[20]。所以,谁才是僧团的尊贵僧?

 

 

 金粟如来倒驾慈航示现维摩诘大士,遇到二乘声闻也是直接弹诃;因为这佛土就是一佛乘土,诸佛如来在此佐助释迦古佛,示现为妙觉菩萨随缘度化。然菩萨无论示现出家、在家,对二乘声闻心态及说法,皆予以纠正,经中如是事实随处可见。中国本是大乘国度,实无执取身相的二乘声闻立足之地。《金刚经》自古以来传诵不息,破诸四相;如今还有具足我相、人相,更接续说僧衣袈裟相者,如来说皆非菩萨。

 

 如来为法王,遣诸菩萨于末法住持世间佛法为法主

 

 (四)释惟护说:「萧老师的『新教主』组织架构是『胜义僧亲教师们』及上千位开悟的『圣人』组成。萧老师的『正法』,是以在家人的『亲教师』们来弘传完成。」[21]

 

 

释惟护说:「佛法是释迦牟尼佛法传到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才是法主,佛法的主人,佛法的拥有者,谁能挤掉佛而当佛法的法主?」[22]

 

释惟护说:「白衣萧平实你又是谁批准你登台弘法的?既然你都可以讲,别人为什么又不能讲?只要别人讲法你就攻击人家不是邪师就是外道,讲的好的就说人家盗你的法。……你有佛法,那就是佛的法,你自己有法,那就不是佛的法而冒充佛法,把佛法据为己有,这是最大的盗贼。」[23]

 

事实:现今娑婆世界的佛教教主及法王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再来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成佛的弥勒佛,中间无人可为教主与法王;佛陀在世时,亦为当时的法主。法王专指佛陀—于一切法自在,与佛世后各菩萨法主不同;当佛陀示现灭度后,受佛嘱咐的圣位菩萨即来人间为善知识,主持佛法,即当时世间的法主;然非法王(如来)。又一代一代的法主,因示现分段生死的缘故,不是同一人相续。又如寺院当家僧称为和尚(「和尚」意译为「亲教师」),亦称为住持;而佛陀在世时是大和尚、大师,住持三千大千世界佛法;然从不因为后人称寺院当家和尚为住持,就有排挤佛陀的说法;「住持」如此,「法主」亦然。

 

 当释惟护说平实导师是新教主,则教主首先至少应自称妙觉菩萨(快要成佛)或佛,然平实导师自说尚未具足四禅八定(弟子众据以推知未臻三地满心位);释惟护指责的第一个条件尚且无法满足,其余条件无须更说,可知异议非实。

 

 平实导师总是仰望诸佛,说距离佛地非常遥远;对主持教团之位也从无恋栈,曾公开说:「如果有一个修证更高的人来了,我就退下来,大家都来跟他学,对大家应该受益会更大。我也一样跟他学,大家一齐努力修持佛法,不应该有私心。」大家若明白这道理,就都无私心,努力修持佛法;若真有人证量超过平实导师,自来担任法主,大家亦同皆受益。

 

 

正觉教团的明心菩萨行者是「数百人」(不足释惟护所说千人),绝大多数处于「三贤位」(龙树菩萨后身因昔入圣位,则为少数开悟者中之例外),悟后担任班级义工、助教老师,一直历练到成为亲教师上台说法,并无「出家、在家」之分(非释惟护执取的在家人)。是故会中已有出家人随其悟后派任助教之时序,等候上任亲教师之中,证明释惟护之妄语不实。

 

 佛法人人可讲,讲错则有谤法的因果,禅宗丛林百丈禅师亲身经历见闻的故事,证明错说一字,堕五百世野狐身;若一盲引众盲,引领大众入大火坑,因果之大,不可不慎。平实导师将亲证的佛法与大众分享,让人人知道有自性佛,吹响如来藏号角,吼出大乘如是佛说,令恶见者闻之色变。今天即使有人演说三乘菩提部分正理,刻意隐瞒其是从阅读平实导师书籍所知,然平实导师亦要会众不对外张扬,让他们继续讲,实质上认同他们利益大众之行。至于有一贯道信众来学法,想的是悟后回去泄漏密意给一贯道学人,此即同于盗法,故非可随意扭曲盗法的意思。如来的甚深密意不可盗,无论佛门内外皆同,须深盗法的故事犹载于经中,是故应发甚深誓愿,扛负如来家业;若然,自不当与执着袈裟之小乘声闻师友为伴,亦不与断常二见之世智辩聪学术人为侣;法无人情,唯理是依。

 

 现今大中国少有人弘扬三乘菩提觉悟之正理,以义理甚深难会故,乃由平实导师为起首;所以,如来嘱咐大众应亲近善知识、拥护善知识,当知法由人弘,故当从善知识闻法。何谓善知识?真正善知识必当演说三乘菩提正法,必当开晓禅门参悟证道之理。佛世时,二乘声闻圣僧则谨慎规矩,对外道说法后,回到僧团,即向如来禀白:他对外道这么说、这样说,是否符合如来本意?今日三乘经典犹在,只是义理难以明了,所以善知识出世弘法,开演三乘菩提真实义,这是学人的荣幸与骄傲,令二乘声闻僧阅读后再自行比对经典,便知如来开示之实际义理,即当至佛像前慇重忏悔,断除恶见;如是佛菩萨深生欢喜,龙天护法庆幸,真是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