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志成先生聊聊10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回头是岸

 

与张志成先生聊聊10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回头是岸

凌尘

五浊恶世处世艰难,许多人都在这个红尘里打一场生命的硬仗,深刻感受生命的苦闷无奈,现代文明生活型态带来空前的压力,到处因应而生的身心灵成长工作坊和心灵疗愈课程、组织、学会如雨后春笋,比较有结构性组织的灵修法门和团体大多是由国外传入,许多知识分子甚至学校辅导系统心甘情愿掏腰包付钱上课,课程都不便宜,若是证照课更贵。


为什么很多组织进来捞金呢?因为有市场。为什么知识分子趋之若鹜呢?因为现在人心灵是荒漠,伤痕累累需要找出口,需要找疗愈处方想帮助自己和别人走出生命的困境。也有很多人走向西方东方教派、神道庙、走灵山…,只为寻找生命的答案或心灵奇迹,无奈只是瞎子摸象而已,各种心灵法门或许能暂时舒缓问题,终究只能给一个不究竟的答案。


有些人因缘际会或福报现前,接触佛教,闻佛号见佛起欢喜心;幸运的是处在印刷术发达,影视网络无远弗届的今天,轻易可以听到佛法的法音宣流;不幸的是众说纷纭,雾迷津渡,到处寻访无力检择,知道佛法好~~好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多学子包括末学是踏遍各道场,偶然的机会看到正觉结缘书,如醍醐灌顶,心知此即善知识,循声慕道而来。


琅琊阁们,不知道当初您是不也是寻寻觅觅来到正觉讲堂的?


佛教徒皆听过「万法为心造」吧?却不知八识心王内涵、如何运作,不知有如来藏,念《心经》《金刚经》不明其意,都知道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金刚经感应录》《楞严经感应录》,……;诵经持咒拜忏写消灾超荐牌位都为了得佛菩萨保佑消灾解难啊,解冤释结啊,受持三皈五戒、努力修福报布施供养出坡领执事,然而佛陀弘法49年到底教些什么?如何究竟解脱?还是说不清楚。


净土宗叫人一句佛号持到底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念佛当学老太婆」。(可是师父我才三十岁啊?我很多生死问题需要解答啊?)有某山师父说:「你只要诵《金刚经》百千遍就能懂经文的意思。」有某山师父说:「你只要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有某山师父说:「能觉知的那念心就是真心。」、「只要保持一念不生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佛,十分钟一念不生就是十分钟的佛,以此类推,一天一念不生就是一天的佛!」当时傻傻的听受,心中难免有疑,但是同参道友似乎都相信啊?打完禅七下山,很多人开心的说:「我找到那念真心了!」从此大事已毕,只剩募款办法会拉人来护持道场,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满腹辛酸泪,啼笑皆非。


琅琊阁,您知道吗?认识正觉讲堂是末学一生求法最庆幸的事,平实导师住世,为想追求佛法大意的人带来希望!原来佛法这么胜妙,原来学法可以这么专心在法上用功,不必搞社交应酬、不需要应付每个月法会拜忏写牌位供养劝募、参禅不须熬断腿。过去种种冤枉路或许都是末学个人因缘如此,正因如此,遇到善知识,才知晓分辨检择和珍惜。


经过禅净班进阶班周二听经用功熏习,庆幸现在翻开《金刚经》不再一头雾水,了解「云何应无所住云何生其心?」懂《心经》里为何观自在可以照见五蕴皆空?了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这等人生大事,了解什么是佛法的事与理,为何说菩萨能脚踏两条船?……太多了不胜枚举,这么多胜妙法都是导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苦宣说及书写,想把法传承下来的!导师开启末学择法觉支,也让末学与诸多同修安住佛陀圣教中,不再终日惶惶。


昔日雪山童子为了听完一句偈下半段,愿意用生命交换(附注一),我们来到正觉讲堂用功一年抵得上别的道场十年二十年功!这么多法乐,随份随力的布施时间金钱算什么呢?义工工作大家抢着标,因为这是报恩田也是大福田!


而今您指责导师说错了甚至悟错了,我该相信您还是相信导师?末学当然知道佛法「依法不依人」,那就来检视这个如来藏法是否前后矛盾?印证经典通不通?生活中是否有真实受用?您体验到无相念佛动中定在生活中非常受用吗?这殊胜的法门是平实导师施设现代繁忙的人用功的,不料您的部落格里出现「无相不可能忆佛」,说我们「没经过几个月或几年黑漆桶就想破参?」这样的文字,想必说话者不曾扎实做工夫吧?


再者:您们的主张经得起检验吗?下地不知上地事,您既承认自己未悟,如何审判他人已悟或未悟?去参考时下学者如印顺、林*良的论述吗?您忘了佛法是义学吗?台大教授蔡耀明也曾说佛教与佛学有其「不共」的部分,例如他所举例的「禅定、解脱、般若波罗蜜多、密严净土」都是不共佛学的部分。这里说的不共,指从比量进到实修实证的现量,那当然是如人饮水滋味如何各自知。


请问您们能带着学术研究得到的光环去解决生死大事吗?昔日方东美教授病重时还要学生赶紧将他抬到圆通寺恭请广钦老和尚为他三皈依呢,临到生死,才知道学问用不上啊!那是主张学识无用论吗?当然不是,《楞严经》说:「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毕竟我们不是独觉,还是要从闻思下手,只是想提醒您小心检择,唯有证悟者所写的论文才不会有依文解意,落入嚼文字谷的危机。


三者,请问您们倾全力想翻倒平实导师与正觉同修会,用意为何?另立讲堂开坛讲经吗?末学倒也好奇《不退转法轮经》您会如何说?我们为何会舍大法船而就您的小舟呢?您们想带大家航往何处去呢?


仔细检视阁下所发表的议论很多都是有待商榷的,一步错步步错,劝君慎思莫争强,「百年混世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请君回头是岸。


(待续)

 

注一:雪山童子、略称雪童。据北本《涅盘经》卷十四记载:释尊过去世为婆罗门时,入清净之雪山修菩萨行。一日,帝释天化现为形容可怖之罗剎,欲勘验婆罗门,而宣说过去佛所说之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婆罗门听闻此偈,心生欢喜,要求罗剎告知后半偈;然罗剎欲食婆罗门之血肉,始肯相告。


婆罗门求法心切,慨然应允,遂得闻后半偈之:「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并将此四句偈书于岩壁、树干等处,使后人得知。继而至高树之上,投身往下,舍身于罗剎。


 

其时,罗剎还现帝释身形,自空中安接婆罗门于地,并率诸天人于足下顶礼。释尊以此因缘超越十二劫,先于弥勒之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