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大学教授说喇嘛教(二)2

 

自域摩、弥觉多吉於西元十二世纪创立觉囊派后,其五代弟子更邦·突结尊追(西元 1243~1313 年)时,在后藏觉摩囊地方创建了觉囊寺,正式开宗立派 ,这一派发展到笃补巴、喜饶坚赞( 西 元1292~1361年),由于得到拉堆绛等地方势力的支持,加上笃补巴本人的声望,使觉囊派出现了创宗以来的兴盛局面,从这时候开始逐渐传播到多康地区,形成了以壤塘寺为中心的觉囊派寺院集团。迄十七世纪,随着多罗那他兴建达丹丹曲林寺,觉囊派再度兴盛。但是五世达赖洛桑嘉措取得西藏地区的领导权后,迫使觉囊派僧人改宗格鲁派,把许多在西藏的觉囊派寺院改为格鲁派寺院,使觉囊派逐渐在西藏消失,把重心转移到多康地区,根据1990 年的调查,现在青海的果洛州和四川的阿坝州共有觉囊派寺院二十多座,喇嘛上万。27  

按觉囊派传到多罗那他时(1575~1634 年),有了较大变化,多罗那他本名贡噶娘波,全名为结佩钦波贡噶娘波扎西坚参贝桑波,四岁时,被堪布.隆热嘉措及拉堆绛地方统治者扎西多吉带领僧俗群众近二百人迎接到觉囊寺,认定是贡噶周却的转世灵童,举行盛大的坐床仪式,从此习经学法,曾主持修建十万佛塔。1608 年,完成《印度佛教史》一书,1615年在觉囊寺附近修建达丹丹曲林寺,此寺全名为「见达丹达曲林艾敦噶哇蔡」,其意为「吉祥坚固正法洲了义欢喜园」28。此寺建成不久,多罗那他於 1620 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八年,《西藏佛教史》作四十九年,但万历没有四十九年,或许明神宗崩殂后,由光宗朱常洛嗣位年次改元泰昌,或许以此笔误为万历四十九年,如是则为西元 1621 年)到漠北喀尔喀蒙古传播觉囊派教法,不过据藏文文献都没有提到多罗那他曾到喀尔喀传教一事,而《多罗那他自传》倒确实提到喀尔喀蒙古曾派人前来邀请,但多罗那他并没有应邀前往29,这件事似乎成为悬案,不过成崇德所著《论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的形成》一文,则指出时藏地的「藏巴汗地方政府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派遣了支持他的觉囊寺的寺主多罗那它(他)到外蒙古传教(按当时尚无内、外蒙古两词,作者显然是为了读者方便,而用了外蒙古一词)」30,是则多罗那他似确曾前往漠北喀尔喀蒙古,此文更进一步称喀尔喀蒙古汗,台吉等尊之为「哲布尊丹巴」,蒙语又称之为「温都尔格根」(见注 30,又多罗那他去漠北喀尔喀蒙古时,四世达赖喇嘛曾授予「迈达里」名号,而四世达赖喇嘛系漠南蒙古土默特部汗王阿勒坦汗或作俺答汗之曾孙,也为唯一蒙古籍之达赖喇嘛),文中更明白指出多罗那他於 1634 年(明崇祯朱由检七年)在库伦圆寂,次年,喀尔喀土谢图汗王妃生一子,被认为是多罗那他的转世灵童(蒙语为呼毕勒罕) 31 

一般文献都把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之子,被认为是多罗那他的转世灵童,是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他是觉囊派是毫无疑问的。唯一蒙古籍的四世达赖喇嘛於二十八岁的青壮时圆寂,经过几年之后,藏巴汗才准许四世达赖喇嘛转世,之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到拉萨学经,五世达赖喇嘛强迫哲布尊丹巴改宗格鲁派,否则不准他返回漠北喀尔喀蒙古,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改宗格鲁派,於是五世达赖的喇嘛王国版图扩张到漠北蒙古,漠北觉囊派被格鲁派并吞了。 

 

27 阿旺洛追扎巴著,许得存译《觉囊派教法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年,页95~96。 

28 《西藏佛教史》页 402。 

29 《西藏佛教史》页 404。 

30 成崇德此文辑入《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北京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此中心於 2014 年改为名为「中国边疆研究所」),1990 年,页 338。 

31 呼毕勒罕,意为能不昧本性转世再来的灵童。 

 


(六)格鲁派 

 喇嘛教的喇嘛们执著於名号,若红帽、黑帽、大宝法王……达赖等,更热衷於竞逐世俗的政治权力,一旦享有世俗的权力,又难逃权力使人腐化,绝对权力使人绝对腐化的窠臼,自元代喇嘛享有权力,明初大量封颁喇嘛以各种名号,喇嘛教的腐化堕落已是罄竹难书,不但不能戒除贪嗔痴,更以唸咒法术(吞刀、吐火、幻形、移遁)立异炫俗32,於是有罗桑札巴者(或作罗桑札贝巴)进行改革,倡言戒定慧,禁止喇嘛娶妻生子,改革藏语读若「格鲁」,此一新宗派遂称格鲁派,又其行法事时戴黄帽,因此一般称之为黄帽派或黄教。而罗桑札巴也被尊称宗喀巴(他是宗喀地方之人,其地约在今青海塔尔寺附近)而不名。由于其倡言守戒不故弄虚玄,受到多数藏人欢迎,崇信该教派者逐渐增多,但政治权力仍操在噶举派手中,宗喀巴本人或许没有政治野心,他圆寂后也未以转世方式传承,但他的二大弟子根敦珠巴、凯朱结格雷贝桑则抄袭噶举派以转世方式传承,根敦珠巴之后为根敦嘉措,之后为索南嘉措(1543~1588 年),此人黠慧过人,深知如无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势必要受制于噶举派,而当时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或作俺答汗),武力鼎盛,威名震烁四方,於是双方在青海旁会面,阿勒坦汗以「达赖喇嘛」名号赠予索南嘉措,这个名号中「达赖」是蒙古语,其意为海,其实无论漠南或漠北蒙古,都不临海,所以蒙古语里「达赖」只是较大的水域而已,「喇嘛」是藏语,其意为上师,合而言之可衍伸解释为「智广如海的上师」,索南嘉措不敢独享此一称号,乃向上追尊其前身根敦珠巴、根敦嘉措为一、二世达赖喇嘛,他本人则为三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这个名号,只是阿勒坦汗与索南嘉措两人之间的赠予关系,与喇嘛教其他教派并无关联,与广大的西藏人民更是毫不相干,索南嘉措虽然从蒙古阿勒坦汗那裡得到「智广如海」的美号,但並不保证土默特蒙古阿勒坦汗的武装力量能作为格鲁派的靠山,更不可能藉之打压或剷除噶举派,如何把阿勒坦汗的力量与格鲁派綑绑在一起,才能保证格指派独大于藏地,本来这是不可能的想法,但黠慧的索南嘉措居然能想出将阿勒坦汗的曾孙作为他的转世灵童,取名为云丹嘉措,也就是第四世达赖喇嘛,这么一来格鲁派的荣辱就与蒙古土默特部合而为一了,这是天才的设计,无愧于「达赖喇嘛」这个名号。 

  

32 胡耐安《边政通论》,1960 年胡氏自行出版,作为政大边政教材上引文字见页 46。 

 

自索南嘉措得到达赖喇嘛这一名号之后,从此代代相传以至於今。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西元 1589~1616 年),也就是阿勒坦汗的曾孙,由于是汗族贵胄,娇生贯养,到十四岁始以兵护送入藏。当时对独大的噶举派,自是产生不小的镇慑作用,格鲁派於焉在藏地站稳阵脚,四世达赖嘛也就适时在二十八岁的青壮之年猝死,至於如何猝死,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不赘,时握有藏地政权之藏巴汗下令不准四世达赖喇嘛转世,四世班禅为此深感忧虑,巧得是不久藏巴汗身染重病,群医束手,后经精通医术之四世班禅悉心治疗,终于妙手回春,藏巴汗感激之餘,愿以一座庄园赏赐,四世班禅拒绝此项厚赐,只恳求准许四世达赖喇嘛转世,藏巴汗只好允准33,可见达赖喇嘛一系之得以延续其「法脉」,实出于四世班禅一念之仁,如果照喇嘛教的说法,转世活佛是「身死后,能不昧本性,寄胎转生,复接其前世职位。」34则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应对历辈班禅心怀感激才是,然而不然,十三世达赖喇嘛对九世班禅极不友善,九世班禅班如不及时逃到内地,可能连命都不保,可说是恩将仇报,设若当年藏巴汗坚持不让四世达赖转世,今天也就没有什么达赖喇嘛了。 

 藏巴汗既允准四世达赖喇嘛转世,经过一阵寻觅於 1622 年在四世班禅主持下,把六岁的阿旺洛桑嘉措认定是四世达赖喇嘛的呼毕勒罕迎入哲蚌寺坐床,是为五世达赖喇嘛,此人睿智天生而又野心过人,只是当时藏地仍在藏巴汗与噶举派控制之下,为要夺得政教两权,又想玩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利用蒙古武力为后盾的把戏,只是此际土默特部已经风光不再,而青海和硕特蒙古力量正如日中天35,於是引和硕特蒙古力量入藏,推翻藏巴汗政权,但和硕特固始汗长川驻藏,五世达赖喇嘛虽在宗教上享有一派独尊之权,但政权仍操在和硕特蒙古固始汗手中,固始汗始置第巴一职以协助处理藏地政教事务,固始汗死后,其子嗣争夺汗位,经过三年始由其长子达延颚齐尔嗣为和硕特汗,在此期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剽窃藏地若干政治权力,达延颚齐尔汗死后,继任者也不热心藏地政务,於是五世达赖喇嘛自蚕食而鲸吞藏地政权,至今独揽藏地政教两权36,建立起其「喇嘛王国」此时中国清朝已入关正在进行全国统一工作,五世达赖喇嘛为期专制喇嘛王国,不使清朝向西南地区进行统一工作,不惜教唆怂恿準噶尔部噶尔丹率军东掠漠北喀尔喀蒙古,以此将清朝兵力引向北方37,致使清康熙在急于要解决準噶尔问题,在雅克萨战胜之际,与俄罗斯簽订《尼布楚条约》,把额尔古纳河以西至贝加尔湖间布里雅特蒙古人聚居之地割让予俄罗斯,这对中国来说是莫大的损害。 

 

五世达赖喇嘛之后,有好几世达赖都是末满二十岁就辞世,至清末民初时十三世达赖喇嘛更是全心全力在玩政治,初则亲俄、离中、反英,继则亲英且宣称独立,圆寂后西藏始再度与中央有所联系,至於目前的十四世达赖喇嘛,自流亡印度后,更是纵横捭阖於国际间,诉求藏独,较政治人物更善于玩政治38,果真是佛教僧侣,岂有如此操弄政治权术者? 

 

(七)其他小派 

喇嘛教上述六派外,尚有希解、觉域二派,兹稍作简介如次:希解派就是字面看,其意为能寂,也能止息,意为能依靠对般若性义与一套苦行修法,就能停止生死流转,能息灭一切苦恼的根源,所以自称这种法门为希解(能寂)。希解派为南印度人丹巴桑结所创,此人系婆罗门家族,此派既主张能寂,所以不设寺庙又系因材传法,故也无严格的法门,从不参与政治活动,较像真正的佛教,希解派之修法曾为其他教派所吸收,至十五世纪时,在藏地渐已消失。至於觉域派系出希解派,所不同者,觉域派重点传讲丹巴桑结从婆罗门阿惹雅德瓦(其意为圣天)轨範师弥止巴学来的教法,此派也於十五世纪时消失。 

 

33 见《西藏佛教史》页 459。 

34 见胡耐安《边疆宗教》页 34。 

35 和硕特系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餘三部为土尔扈特、準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西徙后,辉特递之,仍为四部。 

36 五世达赖喇嘛如何剽窃藏地政治权力,可参看班布日,孛儿只斤、苏和所著《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年,页 67~73。 

37 关于此事经过颇为复杂,非本文主题所在,详情可参看刘学铫《从中俄雅克萨之战到黑瞎子岛归还》一文,该文刊载《中国边政》季刊第 201 期,2015 年三月,台北中政协会,页 69~92。 

38 可参看孟鸿《近年藏情与达赖言行》一文,文载《中国边政》季利第 201 期。

06